所以这种情况维持的时间很短,要不是清军趁着这段时间运输了大量的粮食到了江北,不然的话南京城的二十五万军队早就溃散了。
鳌拜这个时候感觉局面难以维持下去。而且中华军在六月底的时候就已经通过海路向山东增兵,这个时候山东的中华军的人数已经达到了三万人,这样的一支军队已经足以威胁到他的大军的安全了,这意味着一带南京城有事,中华军可以迅速的从南北两面对他进行夹击,南京城在这种情况之下还能守得住吗?
不只是鳌拜十分担心,北京城的康熙皇帝也十分担忧,山东的三万中华军已经足够威胁到北京城的安全了,他对于南方的军队也是十分担心,因为朝廷不能失去这支军队。于是他便从大局出发,给鳌拜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对他好言相劝,并且许下承诺,只要他能够将军队顺利的带回来,他就会将蒙古草原上的大片土地封给鳌拜,让他做草原上的异姓王。
这以条件可以说是很具有诱惑力的,所以对于鳌拜来说这个条件是可以接受的,于是他很快就答应了康熙皇帝的条件,不过他表示至少要让自己从自己手中的这支军队里面挑选五万的精兵带走,这支军队将作为他在草原上的起家之本,康熙皇帝之所以向他妥协,为的就是要得到他手中的这支军队,鳌拜想要五万人,行,可以给你,不过你要先帮我打退中华军的进攻。
眼下的局势糜烂,南京城显然是难以保住的,而且中华军在山东囤积重兵,显然是对北京有所企图的,在康熙看来,尽管他是在北京城出生的,对这座城市有很深的感情,但是到了这个时候,这个城市显然是保不住了,不如干干脆脆的撤到辽东去好了,八旗子弟是从关外的苦寒之地起家的,而随着入关的时间的增长,新一代八旗子弟的品行出现了较大的下降,不如干脆回去继续找回满人的那种曾经的荣耀和精神。
局面到了这一步了,南方丢光了,北方也不安宁,满人想撤回到关外去,这本来也不奇怪,当年要不是蒙古人先占领了北京城,金朝也有要退回塞北去的想法,只是后来被蒙古骑兵拦住了去路,只能向南迁徙,最终难逃覆灭。
不过这个时候清军的主力犹在,如果让他们顺利的撤到了关外去,这五六十万军队集中在那么小的地方,中华军想要拿下辽东可就不如现在这么简单了。
怎么办?一定要托住鳌拜,不能让他的军队顺利的撤走。
九月初,北京城里传出朝廷要放弃北京,撤回关外去的消息,尽管很多人早已猜到了朝廷会走这一步,不过等到消息传出来,还是造成了极大的震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