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越自信,他相信只要一直这样笔耕下去,他的前途将会一片光明。他相信自从他发表了第一篇文章,他就有了比周围的人更大的人生价值,一种即将超越别人的优越感油然而生,这意念之中的优越感牢牢地、长久地扎根在他的心里,他的脸上有了比以前更多的微笑和怡然自得的神情……
母亲去世不到半个月,雁鸿就收到杨克勤写来的两封信。雁鸿并不意外,杨克勤到学校后,已经给她写过好几封信了,她一封都没回,她以为杨克勤收不到自己的信,给她写信的热情就会逐渐冷却,杨克勤会忘记她的。谁知杨克勤对雁鸿的沉默与冷淡根本不介意,照样一如既往的给她写信。这次写的两封信,与以前写的信大不相同。以前在信中不过倾诉他对她的爱慕、对她的思恋。而这两封信,言之切切,情之深深,全是对她的担忧,其次就是安慰、劝导。看完杨克勤的信,雁鸿感慨万千:难得杨克勤一片真心!雁鸿知道是袁方把她母亲去世的近况告诉杨克勤的,但是,从杨克勤来信的内容看,雁鸿猜想袁方没有告诉杨克勤,她和许书伟谈恋爱的事情。雁鸿费了很多心思才写好回信,在信中,她首先感谢杨克勤对她的关心,最后才委婉的告诉他,她和许书伟正在谈恋爱。果然,雁鸿写了这封信以后,再没有收到杨克勤的来信。
时间可以慢慢抚平心灵的伤痛,日出日落,月缺月圆,日子一天天平静滑过,雁鸿已经从失去母亲的悲痛中走出来了。虽然看见家中母亲以前用过的东西,睹物思人,她难免思恋母亲,可是她已经不再像母亲刚去世时那么痛不欲生了,她正在逐渐习惯没有母亲的生活。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共山阿。”人生在世,原有许多不平等。由于出生环境,家庭条件,受教育的程度,人的性格等因素,造成了人与人的差异,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可是,最终人都是平等的。是死亡,黑色的死亡消灭了人与人之间所有的不平等、所有的差别。无论你是谁,总统、小偷、名人、凡夫俗子,无论你是多么伟大、聪明,还是多么愚蠢、无知,最终的结局都一样,那就是人人都无法逃避的唯一归宿——死亡。唯有死亡才是真正平等的。假如尘世的恩怨情仇没有死亡来做最后了结,大家可以无休无止的永远活着,是不是更加让人无法承受?因此,死亡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更何况,正如罗曼罗兰所说:“噢!母亲,我曾经生活在你的身上,如今你是生活在我的身上了”,我们所爱的人死了,在我们心里却是永远活着的,随时可以和我们对话。
爱情是治疗伤痛的灵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