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棉即弹松成为絮棉,随竹廉从出棉口出来,经压棉杖轻压,成为薄絮片。
全过程除最初铺棉用手工外,其余均在机内完成。用这种弹花机弹花每人每日可弹絮棉一百三十斤。这就是说,弹花机的效率比人工弹棉花提高了三十倍还多。
在农机和弹花机上所需要的皮带皆是用动物皮经过处理制成的纯牛皮带,价格较贵,也没办法,这个时代的赵国还没有橡胶树,没有橡胶制品,因此只能利用动物皮。
紧接着,又制出了清花机,因为清花机是最简单的机器。
清花机主要工作部件是刺钉滚筒和除杂筛网。
而刺钉滚筒由轴、轮盘、包覆面、刺钉组成。轮盘用螺丝连接在轴上,包覆面围装在轮盘外缘,形成刺钉滚筒筒体,刺钉用螺母固定在筒体上,人力脚踏使滚筒转动,刺钉就不断地接触棉桃,打松籽棉,清除籽棉中的轻小杂质。
此时,凤来镇的棉花已经成熟了,可以采摘了。
如在前世,自有摘棉机,那种类似卡车的,在棉田一过,自动就将棉桃摘下在后面装成筒。
即使是手工小型的摘棉机也是带动力的,就是那种类似吸尘器的,将棉桃吸到袋子里去。
而这两种摘棉机都是这个时代的赵国不可能有的,所以只能用人工来摘棉桃。
清花机制作出来后,就被张总管押送运到了凤来镇,过去的小厮掌握了清花机的操作,去了就教给了庄子上的人,看着他们都会操作了才又返回京城。
此时,比较复杂的梳棉机也被研制出来了。
这梳棉机比清花机复杂了些,包括三个部分:预梳部分、主梳部分和成条部分。
增云只是将各部分的功能和大概原理讲了出来,那些人就制作出来了,虽然和前世的模样不尽相同,但功能是一样的。
然后,被张总管又送到了凤来镇。
而此时的凤来镇的桑树庄子上,已经盖起了宽大的厂房。
又雇佣了六百多人来纺织麻布和丝绸,至于棉布,增云则命人将籽棉用已研制出来的机器能够处理道哪一步就处理到哪一步,然后妥善保管好,等下一步的棉纺织机器研制出来之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当然,棉花是很容易制出来的,先是用清花机将籽棉清除杂质,再用一个弹花机即可了。
增云这里忙得脚打后脑勺,赵氏见好久增云都不去了,还派了人去将她叫过来,问了问,知道增云无事,只是专心在琢磨棉纺织的机械的事情,才放下心来。
期间,萧太夫人也曾派人叫她去了两次,叮嘱她,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