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遇到哥哥调任,还哭哭啼啼,我看就属你最娇气,也不怕给晚辈看笑话……”,十四耳边轻轻嘲笑,抚上后背的手,温热如昔,柔声劝慰着痛哭失声的我,孤帆远影,渐渐飘渺,怎知此番兄妹分离,竟成永别。
梨花似雪,朵朵堆在枝头,十四在家的日子有限,靠在他身上说往事,恨不能一夜白首,岁月流逝,我已经履行了诺言,陪他看尽世间风景。
梨花落尽的时候,大行康熙皇帝梓宫也被恭运到遵化马兰峪景陵享殿安奉。十四奉旨随皇上一行去举行奉安之礼。次日天明,四哥回了京城,只留下三哥在陵寝照料指挥。同时,也命十四也留在先皇陵寝附近的汤泉居住,这是‘得于大祀之日,行礼尽心’。这话说的再明白不过,十四因皇父病逝回京奔丧,不到半年,就令其守陵。若仅仅是孝举,天下谁人也说不出话来。可偏偏四哥的圣旨,只是让他住在汤泉,指名住址,摆明是让他和京城的朝臣们脱离往来,甚至于不能和在陵寝处办差的三哥有任何接触。
至于,‘得于大祀之日,行礼尽心’,既然大祀之日才行礼,何必非要住在汤泉死等?况且,大祀之日,其他皇子宗室也要来尽孝,何必非让十四住在远离京城的马兰峪。可见是已经将他下旨圈禁罢了……
这诏书我看的明白,自然有人比我还明白,两个儿子都是亲生的,他们的心思和一举一动,德妃比任何人都清楚。可她越是明白,就越是焦虑难堪,宫中后妃因她是太后,表面恭敬,可私下非议颇多。死咬住抨击不放的,自然是四哥登基是否名正言顺,这也就罢了,别人心里嫉恨,趁机挑事看乱子。可德妃作为母妃皇太后,这时绝不能乱了阵脚;可她偏偏底气见识不够,听见几句流言先乱了阵脚。按理说,都是自己儿子,眼下无非是意气用事,都在气头上,各自不服;当娘的先稳住大儿子,哄他高兴,来日方长,往后再各打五十大板,从中调停,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了。
谁知她比谁都先沉不住气,犯起了狭隘妇人心态,和四哥较上劲。先是说出做梦没想到他能当皇帝的狠话,再者又拒不接受皇帝给自己行礼,害得登基大典差点都开不了场,使得雍正朝的第一次嘉礼落个大煞风景的开场,四哥本就是要面子的人,性格又刚强倔强,他何以受得了如此羞辱。而后,又断然不肯接受‘仁寿’皇太后的尊号,也不肯从自己原先居住的永和宫移居到太后应住的宁寿宫去。
朝野内外纷争流言不断,她这样一来,明显是给敌对者授以话柄,虽是撇清了自己,可明显把大儿子往绝路上推,这母妃连犹豫都没犹豫,就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