鹚上桌了,却顾不上吃,笑道:“也许是惯性吧?记得小时候我陪爷爷一起来的时候,他总是喜欢点这三样东西,我也就慢慢地成了习惯。”
老人的目光渐渐有些恍惚,让人心里不禁有些凄凉之意。幸好店堂里播放了一首古琴曲,《春江花月夜》,潺潺的旋律,犹如小桥流水一般的轻扬曼舞,竟有扶摇直上云霄的洒脱与飘逸。好一会儿,老人喝了一口绿茶,“可惜呀,阿铨那个老家伙竟然也不等等我,就早早地跑路了…可恨我这次回来,却见不到他了…”
口齿有些含混,她听不清老人口中说的是“阿传”还是“阿栓”,也不知道那第三个相约在这里的人是“阿芬”还是“阿冯”,但隐隐感觉好象是个女孩子,那么应该是“阿芬”吧?也不好直接问过去,因为毕竟是不礼貌的,况且又没有太大的关系。只是有些感慨,人到暮年时分,还有可供回忆的朋友亦或是女朋友,似乎也是一种幸福。
老人突然转换了话题,“你是个好心的姑娘…叫什么名字?看你的样子,好象还在念书吧?今年读大几了?噢,你别误会,我没有别的意思,这次回到这里来,就象你说的,能够遇见一个投缘的小朋友,也是一件乐事呀,我总不能连好心请我吃饭的小朋友的名字都不知道吧?”
当然不能拒绝的,况且也没有什么不可对人言的。她微微一笑,“我叫董董湘凝,早就大学毕业了,现在正在读研究生二年级。”
老人喃喃自语着:“董湘滢…董三小姐…”
饭后,她还是抢着付了帐,老人也就没有再坚持。她看老人大约已经不太认得路了,便提议送老人回住所去。老人沉吟了片刻,笑道:“我想这个要求可能有些过分了,小姑娘,你下午的时间要是还方便的话,能不能替我做一回向导呢?老实说,故乡对我来说,已经相当陌生了。”
下午原本打算和董湘滢去古楼那里淘点好东西的,现在被傅景诚横插了一杠子,连想不用想,肯定是泡汤了。反正她回家去也是听母亲罗唆这个周末去相亲的事,还不如做一回好人好事呢。于是,便很痛快地答应了下来。
其实,老人去的地方都是在旧城区,芙蓉街,花鼓牌坊,文曲巷…一些仍在这个城市里,却已经浸染了现代化气息的古老遗物,来来回回,停停转转。她给累地够呛,老人却是精神抖擞的样子,幸而这次的结论却是无限欣慰的,因为从前的东西,一桩桩一件件,竟然都还在。
最后还一起去了浏云寺进香,似乎算是功德圆满了。老人却要跟她告别了,说是要独自一人在佛安殿里静坐一会儿,十分感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