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帮忙。她本来并不放心,但看老人仿佛真的是想和菩萨单独谈谈心,也不好随意打扰,便写了一个电话给老人,并真诚地表示,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给她打电话。
出了浏云寺,再过两条街就是古楼的文化市场,她抬腕看了看手腕,才四点多钟,想想不如去转一转,也算对董湘滢有个交代。
作者有话要说:本文是在空闲的时候随意而写的,难免存在硬伤或不尽人意之处,请同学们全当茶余饭后的调剂吧,不要过于强求。
谢谢支持!
二
她们最常去的那家店叫“memory”,是一间专门收购旧“货”的小店,书籍、录音磁带、CD、黑胶唱片,袖章等等,应有尽有。因为一次偶然,她竟然淘出一本三十年代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徐志摩诗歌选》,以后屡屡有惊奇的发现,便爱上了这里。与店老板也算混地很熟了,一般很少坐地起价,除非有特殊情况出现。
暗沉沉的店堂,四壁镶满了乌木书架,高高低低,随波起伏,好似飘荡在大海里的小舟,离开了码头,却也轻易到不了岸,充满了朝生暮死的荒凉。因为,总有那么一两件久远的“遗物”,隐藏在那高高低低的架子之中,只待独具慧眼的人去发现。
她一点一点地徘徊过去,总知道在什么地方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今天也很顺利,第一时间就找着一本旧版的《长生殿》,随手就放在一旁的书架上,反正除了她,就只剩趴在柜台上打磕睡的店老板,才是喘息着的活的生物。
随手又摸出一本上个世纪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一本《辞源》来翻阅着。周围静极了,静地仿佛能听见那些古老的旧物在狭小的店堂里,轻浅地呼吸,自由地飞翔。旋即响起的微小声响,好象那书中的人,窃窃私语的声音,而她听地有些入了迷,慢慢地也就忘记了天光。
突然在那寂静之中,“叮灵”一响,仿佛正在做着催眠的病人,一下子被意外的刺激清醒了过来,才发现刚刚有人在描述的蓝天白云和一望无际的草原,都是骗局。四周仍是昏沉老迈的空气,但是由那青色窗户上,却透进一捧橘红色的霞光,仿佛在那窗外正点燃着一把火种,蓄势待发。
大约是刚刚才上的油漆,绿色的大门边框,翠润如荫,门框里面镶嵌着一块摩砂毛玻璃,上面雕着五颜六色的花纹,主题是醒目而刺激的蓝和红,粗壮的蓝色枝干一路蜿蜒着,张牙舞爪地占据了最有利的地势,却让那小小的红色花蕊,悄悄地绽放在角落里,若不是因为那凹凸不平的设计,也许会被永远地淹没。
有一个高大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