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的拾花期后的十一假期,皇甫荪可以继续留在二三四连拾花;等假期结束,由团里开车送皇甫荪返校。二是孙科长。他虽没上过什么学,从内地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硬是凭自学及会拍马屁的能力,在数年时间内历经各种挫折,若鲤鱼般跃过龙门,在取得一定地位了,没有将曾受的不堪施于远没有他有势者。他关心皇甫荪,不只皇甫荪是他老乡,其实是皇甫荪的家庭,应当说皇甫荪对陈祥妍说的话,在他听后,从中发现与他曾经的经历有共同点,希望皇甫荪能像他那样在困境中勇敢的向前行,教给皇甫荪许多克服困难的方法及如何调整面对困难的心态。当他知道皇甫荪的鼻子已不住的流了数天鼻血,又握着皇甫荪的手,如数家珍的将很多农村常用的止血办法向皇甫荪道出。三是方记者。此人也没接受过什么正式教育,然而经不断努力,当上一名与省报同级别的《集团日报》的小有名气的记者。他写的文章,在陲疆,应当说是在神州大地上,也差不多仅只是局限在对一片非常小的没有任何虫害的富饶土地的报道。这是中国政府媒体的特色,就算一个人的身体上已经出现毒瘤肿块,还是会一片声的说这人没有病,反而是从来没有如此健康,不能苛刻的要求他,何况还有父母及妻儿要养?若抛开此点,也是位不错的人。再说,他富有同情心,听说他人正处于不幸中,会给不幸中的人说些自认为可度难关的办法,并且即使手头不宽裕,也会慷慨解囊,从他对皇甫荪说的如何成才的话及资助皇甫荪五十元钱的行为即可看出。
皇甫荪显然没有读懂这三人的心,除孙科长给他讲的早耳熟能详的止鼻血法,什么也没听进去。主要是他羞愧,还有对权贵的深埋心中的恨和怕。这与早有的对教师的怕和恨不无联系。他心里,教师是有很大权力的人物,不过,倘追根究底,是源于对他父母的一些不满。何况他前一天拾花归来,去连部大院背后逛,竟破天荒的与一才回家不久的棉农聊天,得知陈祥妍的老公虽有较好声誉,却并不如传闻的那样,是一个公仆式好官,但是与别的很多大人先生——从报刊杂志上获得的、及亲眼目睹——比起来,是要好很多的,也对陈祥妍的老公有些不屑,甚至对其所有下属也有这种心思。当然,孙科长一人除开,其他的多是臆测,还惟独对何政委的印象不错。他有这些感觉、印象和想法,与孙科长等交流,肯定多什么也听不进去,然而就算听进了耳朵,也不会在脑海中留下什么印象。
因是中秋佳节,拾花大学生们提前收工,比平常早四个小时。过完秤,均没顾上轻碰就生疼的指头与腰,迅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