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产生自卑感、影响我们生活的,并不是我们对技不如人的认识,而是对自卑的感觉。
自卑感的发生只有一个原因:我们自己判断自己;我们不以自身标准或普遍标准衡量自己,而是拿别人的标准来对号入座。这样做的时候,我们无一例外在任何情况下都只能“屈居第二”。但是,由于我们认为、相信、假定自己应当达到其他人的标准,所以当达不到时我们便觉得痛苦和平庸,并认定是自身出了问题。循着这种荒谬的推理过程,接下来自然就会得出这种结论,即:我们“没有那本事”,我们不值得享有成功和幸福,我们根本做不到完全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并为此觉得问心有愧。
之所以发生这一切,是因为我们听任自己受到一种完全错误想法的催眠。这种想法如“我应该像某某人那样”、“我必须成为某某人”。稍加分析,这些想法的错误性都很容易被识破,因为事实上,世上并没有适用于所有人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标准。组成“所有人”的是个体的人,而世上没有哪两个人完全一样。
新鼻子和新鞋子都无法确保成功
不妨想想围绕迈克尔·乔丹设计的那个著名广告计划,其口号是“我想成为迈克尔那样的人”。几乎没有哪个年轻人的身体条件足以复制迈克尔,乔丹那样的表现,即便他们同样拥有乔丹那样极为严格的纪律性、敬业精神、职业态度和永不言败的灵魂。如果这种广告计划的目的是无害的,只是为了推销运动鞋和运动服,那倒还好;如果对某些人来说,它能起到积极的激励作用,能成为奋发向上的动力,那倒也值得肯定。然而可悲的是,对另一些人而言,它唯一的作用就是树立了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理想,或者更糟的是,使一些年轻人从自我存在的中心漂移到自我存在的边界,而当他们发现一双新运动鞋产生的魔力,和手术刀造出的新鼻子产生的影响差不多时,就只能以失望而告终。
如果以更成熟、更睿智的眼光看待迈克尔本人和这一广告计划,我们就不会受到它的“反向催眠”,而是将其转化为动力,看成是过眼烟云,而是更加深入地分析那些造就乔丹成功最大原因的特质和行为,不是沉迷于追求天生而非凡的身体天赋。这种特质和行为可以存于一个人内心,你可以强化它,甚至模仿它。我们甚至可以说,一个生来身体条件就不如乔丹的篮球运动员,如果以乔丹为榜样,也可能在篮坛比肩乔丹甚至超越他的成就。
具有自卑情绪的人总是通过追求卓越而错上加错。她的感受产生于“我不如别人”这一错误前提。从这个错误前提出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