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完整的“逻辑思维”和合理感受便得以建立。如果她由于自认为低人一等而感觉不佳,那么救治的良方就是使自己变得和所有人一样好,而真正感觉良好的唯一途径就是使自己高人一等。这种追求卓越的心理会给她带来更多苦恼,导致她更加灰心,有时候甚至会造成以前从未有过的神经衰弱。她变得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痛苦,而“越是努力地尝试”,痛苦就越深。
自卑和优越是同一枚硬币的两个对立面,治愈自卑感的途径在于认识到硬币本身就是人造出来的。
只有这几句话才是你的真理:
你并不低人一等;
你也不高人一等;
你不过就是“你”。
“你”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不应与任何其他人形成竞争,因为在这个地球上没有任何人和你一样、和你处在完全相同的水平线。你是一个个体,是独一无二的。你不“像”任何其他人,也永远不会“像”任何其他人。你不应该去和任何其他人相像,也不能指望其他人像你。
上帝并没有创造一个“标准”人,并通过某种方面给此人打上一个写有“这个人”的标签。他把每个人都创造成独一无二的个体,就像把每一片雪花都创造成独一无二的个体一样。
上帝造出矮个和高个,魁梧的人和小巧的人,瘦人和胖人,黑种人、黄种人、白种人、棕种人。他从来没有对某种尺寸、体形或肤色表现出偏爱。亚伯拉罕·林肯曾经说过:“上帝必定喜爱普通人,因为他创造了那么多普通人”。他说得不对。世上没有“普通人”——不存在标准化的普通模式。他应该说:“上帝必定喜爱不普通的人,因为他创造了那么多”。这样也许更接近事实。
自卑情绪和与其相伴的每况愈下的表现,在心理学实验室是可以相互转变的。你要做的事只有一件,就是设立一个“标准”或“平均值”,然后让你的实验对象相信他达不到这个标准或平均值。我在本书首版中介绍了一位心理学家,此人希望搞清自卑感对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哪些影响。他让学生们参加一整套例行测试。“但是随后他郑重宣布,那些‘普通人’只花了测试所要求时间的1/5就完成了任务。测试进行中,铃声响了,这表示‘普通人’所要求的时间已经到点。事实上,这时候一些最聪明的测试对象反而变得战战兢兢、不知所措,认为自己才是笨蛋。”(《你的头脑里有什么?》,《科学文摘》,1952年2月)
试假设一下。如果你对高尔夫无甚了解,第一次被人带到高尔夫球场,别人向你演示这项运动的基本技巧,并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