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心不在焉地放过这些问题,而要苦思冥想它们、认真考虑它们,怀着感情去思索它们。你是否发现你在自欺欺人、你在低估自己,其原因并非某个“事实”,而只是由于某个不合理的错误信念?如果是这样,不妨试着激起自己的某种愤慨甚至怒火。愤慨和怒火有时候可以作为一剂释放的良药,让你摆脱错误的想法。艾尔弗雷德·阿德勒曾经对自己、对他的老师“发疯”,从而得以摆脱对自己的消极定义。这种经历其实并不罕见。
一位老农说,他永久戒烟的那一天,是因为发现自己把香烟丢在家里,而要回家拿烟又要走上两英里。走到半路时,他觉得自己在被某种坏习惯所“利用”,这让他很觉丢脸。他疯了一样调头就往回走,一直走回地里,此后再也没有吸烟。
美国著名律师克拉伦斯·达罗说,一天,他企图拿一件物品作抵押,想换2000美元买一套房子。他说,那一天让他发疯,也让他走上了成功之路。当天这桩交易即将顺利完成时,债主妻子对债主说:“别傻了,他根本挣不了那么多钱赎自己的东西。”达罗本来也对这件事的真实性产生了深深的怀疑,但一听到对方这句话时,“某种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他变得非常愤怒,这种怒火既对那个女人,也针对他自己。于是他决定要当一个成功者。
沃尔特·迪斯尼说,他曾经想出一些好主意,但是一群公园所有者却调侃般地贬低他,还笑话他痴人说梦、竟然想实施迪斯尼乐园计划。也就是在此时,他决定要把计划实施成功。
我有位伸入朋友也有过一段类似经历。年届40仍然毫无成就的他总是为将来怎么办而担忧、为自己无能而懊恼,但又不放心自己能否顺利完成每一项投机业务。怀着恐惧而焦虑的心情,他想通过赊账买一台机器,但被对方的妻子拒绝。这位女士并不认为他将来还得起借款。一开始,他因希望破灭而沮丧,但随后便开始义愤填膺。他被谁这么粗暴地摆布过?他何曾在世上如此艰难,并且总对失败心有余悸?这种场面唤醒了他身上的“某种东西”(即某个“新我”).他立即发现:这个女人的话(以及他的自我看法)是对“这种东西”的公然冒犯。他的确没有钱、没有商业信誉,也没有办法实现自己想实现的目标;但却找到了一条蹊径。不出三年,他就获得了自己从未奢望过的成功——不在单单一项业务上,而是三项业务。
深深渴望的力量
要想让理性思维有效改变信念和行为.就必须让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渴望与其相伴。
为自己描绘你希望成为的那种人、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