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查克·诺里斯)绝非“想入非非”型的人,他们既不幼稚也不愚蠢,而是最高水平的实用主义者。他们找到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手段,通过一种有意而为的方式控制自己的思想。
想快乐就必须做出牺牲
牺牲?是的。你也许要牺牲怀疑态度、愤世嫉俗的心理、过时的习惯和信仰。尽管这些东西对你没什么好处,但却让你“舒服和坦然”。
在丹尼尔·笛福的传世佳作《鲁滨孙漂流记》中,鲁滨孙由于船只失事被抛弃到一个荒岛上。他将营地安放在漂流上岸的地点附近。但是,随着开始探索整个岛屿,他很快发现,从各个实用角度出发,他将营地安排在岛屿的这个位置都是不明智的。荒岛另一边可以更好地获得食物,更容易建立安身之所,还有其他一大堆好处。但是,即使鲁滨孙懂得这些道理,他却仍然懒得实施!
可不能任凭“懒得动”想法禁锢了我们的自我意象和伺服机制!当理性思维告诉我们某种东西不适用时,我们就必须着手尝试新方法。有一条广为接受的格言把“神经错乱”定义为固执地做同一件事,同时却希望得到不同结果。朋友们,你们不是一棵树,深深扎根于某个心理学或行为学的土壤,无法挪到某个阳光充足之地。你也许像鲁滨孙一样不愿挪动自己的根基,但是你完全有这个能力!
有位科学家检验了快乐理论,并且挪动了不快乐的根基
埃尔伍德·伍斯特博士在他的著作《肉体、心智与灵魂》中,描述了一位世界知名科学家的证言:
直到50岁,我还是个既忧郁又没用的人。我赖以成名的所有作品没有一篇得以发表……我生活在持续的忧郁和挫折之中。也许最让我痛苦的症状是头疼,头时常疼得头晕目眩。这种情况通常每周会在两天里反复出现,那时我什么也干不成。
我读过一些“新思想运动”的文学作品。在当时,这些作品似乎是无稽之谈。我还看过美国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斯的一些作品,他介绍了怎样将注意力集中于有用的好想法上,而忽略其他想法。我记得他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也许不得不放弃对邪恶的看法,但是,与获得充满‘善’的人生相比,这又算什么呢?”还有一些话意思与此差不多。到目前为止,这些教义似乎对我来说只是深奥的理论,但是,由于认识到我的灵魂需要修复、正在变得越来越糟,而且人生让我无法忍受,我决定对这些话作一验证……我决定把有意识主观努力的期限定为一个月时间,因为我认为这么长时间足以验证它对我有没有价值、是否值得我去实践。在这一个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