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个性有了新的见解,为我们指明了通往抑制解除和自由的方向,以及怎样将我们的灵魂从自己强加的牢笼中解放出来。
伺服机制中的负反馈等同于批评。负反馈的意思其实是说:“你错了,你离开了正确的道路,你需要采取矫正措施,再回到正确的轨道上。”
然而,负反馈的目的在于调整反应、改变前进的道路,而不是整个儿停下来。
如果负反馈在恰当地起作用,那么导弹或鱼雷就会对上述“批评”作出适度反应,其结果足以纠正前进路线,使自己始终朝着正确的目标飞去。正如我们之前解释过的那样,这条路线是一连串“之”字形曲线的组合。
然而,如果伺服机构(在控制科学中叫“伺服机制”——译者注)对于负反馈过于敏感,那么它就会反应过度。它不是朝着目标靶前进,而是沿着侧身被放大
的“之”字形前进,或者完全停止向前的趋势。
我们内置的伺服机制也以同样的方式工作。我们必须先有负反馈,才能有目的地行动,才能向着目标的方向前进,或者在引导下攻击目标。
实际上,负反馈总是在说:“停止你正在做的事或做事的方式,做点别的。”其目的在于调整反应或改变前进行为的度,而不是把一切行动停止下来。负反馈并不在说“停——嘘!”它说的是“你现在做的事是错误的”,而不是说“你干什么都错”。
不过,一旦负反馈过度或者我们的伺服机制对于负反馈过于敏感,其结果就不是对反应进行调整——而是完全抑制了反应。
抑制和过度负反馈是一回事。当我们对负反馈或批评反应过度时,就很可能得出结论认为,不仅我们当前的路线有些偏离正确航向或者错误,甚至连我们向前进展一点也是不对的。
徒步旅行者或猎人通常在汽车停放点附近选择某个明显的标志物,如一棵从数英里之外就能看到的特别高的大树,通过看见这棵树找到汽车。准备驾车返回时,旅行者会寻找那棵大树(即“靶子”)并开始朝它走去。途中,这棵树也许不在他的视线范围内,但是行进路线已经通过将行者的方向与树的位置进行对比来检验过了。如果路线在树的左侧15度,那么旅行者所做的“前进行为”就是“错误的”。他要立即纠正路线,然后再次直接朝着树走去。然而,他并不认为他不应该朝前走。
可是,我们许多人却经常得出如此愚蠢的结论。当有迹象显示我们的表达方式偏离正确路线、找不到标志物或者“错了”的时候,我们便错误地下结论,认为自我表达本身就是错误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