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式的,他的立足点远远超过我们这些学生的高度。恐怕这些人里,能和他对话的只有谭教授了。也难怪秦所有点小小的兴奋。
“谭教授,其实在这次到营盘来之前我就一直在研究吐火罗语和佉卢文的来源。我认为这里有一个非常复杂而难解的谜题:以楼兰文化为代表的罗布荒原上使用过的吐火罗语和佉卢文更接近腓尼基以前的赫梯语。”
谭教授的眼睛亮了起来,“嗯……腓尼基文字出现后,向西发展出希腊文、拉丁文,向东则发展出阿拉美文,而古波斯文和谷婆罗谜文就是以阿拉美文为源头的。我记得有学者认为,佉卢文属于古波斯文的一支,是其最后的代表。”
这时一直站在我身边沉默不语的魏大头扶了扶眼镜,我觉得他对于不能插在这种高度的学术对话中感到非常遗憾,而此刻,机会来了。
“可是赫梯语出现在腓尼基字母之前,两者在语音性质上没有传承关系,这又怎么解释呢?”
魏大头的眼镜上寒光一闪。他曾经在我们S大的报告厅将一位老先生问的张口结舌,那时他眼镜片上全是寒光,犹如夜行的学术杀手。
“闪米特人!”
秦所和谭教授几乎是同时叫了出来。
159、
早在我们出生之前的60年代,前苏联学者伊斯特林曾经出版过一本《文字的产生和发展》。这是查海洋最喜欢的书籍之一,曾在大学时代反复精读。在伊斯特林的观点中,腓尼基文字是一种由22个字母、即22个独立音节组成的用来拼写字词的文字体系。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拼音字母的本质——音素。而这个体系是闪米特人创造的,而此前他们帮助赫梯人发展了赫梯楔形文字。闪米特人以一种奇特的方式连接了两个文字和文化发展区间。
“如果我们要寻找吐火罗语甚至他们的图形语言的来源,那就无法回避闪米特人。”谭教授如是说道。
“是的,”秦所点头道,“闪米特人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他们先是征服了两河流域,随后又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这期间,古提人也参与其中。英国语言学家亨宁推测过,在新疆塔里木盆地使用吐火罗语的部族来自波斯西部扎伽罗斯山区的游牧民族古提人。闪米特人其中的某几个分支,扎伽罗斯的古提人,位于黑海、地中海、两河流域要道的赫梯人共同经历了一个文化、文字、信仰融合和变迁的过程。这是一个巫术、祭祀、神鬼共存的年代。尔后古提人或者这些部族中的某些分支万里迢迢迁移,来到阿尔泰山,在这里形成克尔木齐文化。其中的一支继续南下到塔里木,形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