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的是权势,有了一军之权,尾大不掉,连勾践也要忌他三分。小鹿自然也是这么想,他并非勾践之孙、颜不疑之子,心中自然是另有打算,能借此机会掌握一军,对他来说再好不过。”
这时,一个小卒进帐道:“大王,相国求见!”勾践皱眉道:“这么晚了,相国来干什么?”颜不疑脸色微变,道:“父王,范蠡极聪明,他有忌父王之心,见今日之事,只怕是来探听虚实。”勾践不悦道:“不疑胡说什么?”让小卒请范蠡入帐,他走到帐门处亲自相迎。
范蠡进帐后,向三人施礼,勾践请他坐下,回座问道:“相国夤夜赶来,未知有何要事?”范蠡道:“臣担心军中之事,辗转难眠,是以来见大王。”勾践道:“相国又是来劝寡人退兵?”范蠡点头道:“正是。微臣知道越军虽然连番受挫,但大王灭齐之心不减。按理说,为人臣者当体察君意,大王想战臣等便要小心为战。然而形势变幻,长此下去,我军更是不利,只好逆大王之意。所谓忠言逆耳,只盼大王能够再听微臣一句劝,早早退兵了罢。”
勾践皱起眉头,道:“相国是否因我们数败于龙伯,便以为越军真不如齐人?”范蠡道:“越人自然要胜过齐人,但我们士卒虽强,将勇却不敌,更兼龙伯诡计多端,难以应付。我们虽有晋、宋、卫、中山相助,但齐国也有楚、燕、郑三国相助。晋人虽众,却是四家合兵,互不统属,虽然智伯为将,但赵、韩、魏三家各怀鬼胎,而楚兵却是楚王亲临,士气正盛,楚晋相较,晋人必败无疑。卫国内政多变,战事频繁,精锐多丧于君位之争的战事中,如今遣来的卫卒,都是些新卒或是老弱,不敌燕人。宋人与郑人尚可一较,但两国数十年交战,互有胜败,宋人也无必胜把握。两方相较,我方败因甚多。如今天气转寒,南军不耐北地风雪,急切难胜,听说田恒收四方之兵,源源不断遣往齐营之中,齐营每日有士卒加入,又挟数场大胜之威势,锐气正盛,若多等些时日,我军想退也未必成功。”
勾践道:“我军连败数阵,此时退兵,必惹列国耻笑,日后还何以与诸国争胜?相国所说的这些道理寡人也知道,然而寡人还有计谋,正施行之中,不日便可见效,齐人虽勇,早晚会吃个大亏,我们乘胜而退,便不失脸面。”范蠡道:“大王有何奇谋、能胜齐人?”颜不疑插口道:“此事在下正施行之中,不日便可见效,或可乘此举破齐。”
伍封心下凛然,寻思:“原来勾践和颜不疑还有诡计,他们二人说起来十分自负,想必此计甚难防备,莫非与姬非有关?”
范蠡叹道:“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