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这些内涵都不存在了,那就变成一种人间界的学问了。
《圣经》的形成,就是由信徒们回忆起基督耶稣生前所说过的话,记录汇总成书,整个成书过程是非常的严肃和神圣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经过反复推敲过,一个字都不能错的,否则就是对神的不敬,是天大的罪过。
在提到神的名号时,都要心生恭敬,大声赞美神的恩德,才下笔,可以说,这部经文就是代表着神。
在这种情况下所形成的《圣经》,确实带有着神的内涵在里面,背后存在着无数天使和众神。后世的人根据《圣经》来学,在祈祷时,内心忏悔着自己思想上的不洁,就会确实感到神在倾听,感受到神迹的显现。
按着《圣经》发誓,就是对着神发誓,这个都已经变成一种文化上的传统。到了现代,圣经中已经是没有了神的内涵存在,人们心目中根本也不相信神的存在,这个就已经变成了一种形式了。
在西方世界里,婚姻是在神的见证下发生,是神圣的,得到神的祝福,可以起到一种维持人类生活道德的作用。法律诉讼也是在神的见证下发生,代表着诚实和严肃,也是一种对人心的约束。
在末法事情,人们心中充满诽谤神,不敬神的思想,所以这些约束已经是不起作用了,高离婚率,偷情,欺诈,作伪证的事情频频发生,这些形式都已经变成人对神的一种讽刺。
佛经形成过程更是庄严神圣,因为这个阿难罗汉长期在佛陀的身边,照顾释迦牟尼佛的生活起居,所以佛曾经说过的佛法,阿难都能记得起来,所以被称为“多闻第一”。
佛陀入灭后,五百多个的罗汉弟子组织起来,在无数的善长人翁的见证下。由阿难尊者背诵起佛陀曾经说过的佛法,然后经过大家的反复推敲论证,这样才定稿下笔,这个就是经书形成过程,也是一样带有佛法的内涵在里面的。
同时形成的还有律,就是戒律,由“持戒第一”的优婆离罗汉弟子背诵出这个佛祖亲自制定的戒律,通过文字的形式定稿下来。
释迦牟尼佛时期的戒律是非常森严的,例如在外面云游的僧人,到那里都只能通过走路去,不能坐车的;
僧人在一棵树下都不能呆留超过三天,以免引起执著;僧人上门去化缘,只要饭食,其它的都不要;僧人身上更不能保留一点财物,连饭钵都不能多留一个。
这一点,后世的僧侣根本就做不到,为了迎合后世人,使得僧人信徒众多,这个戒律也就跟着改良了,没有那么严格了。其实这就是在败坏着佛法,使得后世修炼佛法的人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