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霍戍留下了两石做牲口饲料,剩下的准备用来酿酒。
村里有酿酒师傅,以前在明浔村就是以此手艺谋生。
纪扬宗酒量算不得好,但也总爱吃饭的时候弄点儿。
黄蔓菁本就不喜他喝酒,来了林村以后,采买什么都要登记,他也便没好意思折腾,除了家里有事喝点儿,平素都紧着没喝。
这朝高粱收了起来,听霍戍说要弄来酿酒,他比谁都高兴。
用不着霍戍费半点心,他巴巴儿就去把酿酒师傅请了过来。
村里的人听说大院儿要酿酒,都跑过来看热闹。
粮食浸泡,入水,上锅蒸熟。
这些步骤村里喜欢吃酒的汉子几乎都晓得,但是还得要师傅酿出来的酒才好,毕竟是门手艺活儿。
高粱米蒸好以后,酒曲丸子磨粉洒在缸底,再把高粱米挪进去发酵。
两个来月以后,煮酒糟,这时候便能出酒了。
酒糟在火上沸腾,发酵了以后已然带有了酒香味,这一煮简直香飘十里了。
这朝村里是忙活没忙活的嗅着酒香味都飘了过来。
“高粱米酿出来的还是香,等开了年,我也种两亩地的高粱用来酿酒算了。”
“那还不是张师傅的手艺好,寻常人酿酒哪里酿得出这个味道来。”
大家伙儿围着酒甄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忙前忙后的张师傅笑道:“我这点子手艺也就大家卖我脸面,在同州简直拿不出手。”
纪扬宗帮着忙:“乡亲们这是好久都没有吃到酒了,嘴里馋着呢。”
大伙儿笑做一团。
“里正,您用这么多粮食酿的酒怕是一时半会儿喝不完噢,要不要乡亲们给分担分担啊?”
纪扬宗道:“要想打酒的就来,但是丑话先说在前头,可别偷拿媳妇儿的钱过来打酒,到时候闹起来,我可不好断公道。”
院子里又是一阵笑声。
黄蔓菁和桃榆正在折菜,预备着要烧午饭了。
“你瞧瞧你爹,平日里这也不痛快那也不痛快,一说要酿酒以后,这不哪哪都痛快了。”
黄蔓菁骂了一句:“就是个酒蒙子。”
桃榆笑了笑,他本来也想去凑凑热闹的,但是现在月份大了,身体格外的笨重,他也尽可能的不去凑热闹,自己忧心也就罢了,家里人更为忧心。
过了些时候,酒酿好,纪扬宗大方的打了不少出来叫来看热闹的村民们尝尝。
院子里也就更热闹了。
“好喝,不过我这张嘴还是米酒喝得更惯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