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论死亡
我曾经不止一次听到过朋友提过死亡这个词,这些朋友里有人到处求神拜佛,对死亡恐慌不已,战战兢兢,不允许别人在他们面前提一个死字,有人对死亡表示无所谓的态度,富贵在天,生死由命,能过一天算一天,有人不发表意见,干脆用行动用死亡来表示自己对死亡的理解等等。
可见人们对待死亡的态度五花八门,因人而异。我不想对人们对死亡的态度发表自己的看法,我知道一切的理论在死亡面前只会是软弱和无力。
如果有机会,你可以站在高楼上,看着太阳东升西落,月亮缺失阴亏,大街上的人们从清晨到黑夜,从昏黄到黑夜,不管他来自何方,不管她将走向何处,人们聚拢,人们分散,也不管人们为了什么目的:生活、名利、野心、梦想、爱情等等,没有哪一双脚步会永远驻留。
人生好像一个巨大的站台,我们只是在属于自己的生命旅途中小憩了一会儿,不管你是否准备好没有,是富贵还是穷苦,是默默无闻还是闻名暇耳,我们终将坐上死亡这趟不归的公车。
万能的主人—人类在死亡的面前只是一只力量弱小,或者说更本就没有力量的蝼蚁。
一个人不管是幸福的,还是苦难的,是在战场上,还是在家中,死亡的阴影永远伴随着我们左右,死亡对每个人是公平的,没有一个人的生命在死亡面前比另一个人的坚强,没有一个人能充满信心,很有把握地说:“我明天能看到崭新的太阳。”
死亡不仅仅是名词,更还是动词。
没有人知道死后是什么样子,但我们从一出生,就每时每刻都在死亡,我们度过的人生,都是在向生命索取,而我们唯一要付出的就是死亡,你活着的时候就在为死亡作准备。
西塞罗说,探究哲理就是为死亡作思想准备。
其实,人类的一切智慧、学问、信仰和思考都在教我们如何转移对死亡的注意,如何不惧怕死亡。医生用药物延缓不可治愈的病人,佛教告诉人们极乐世界的存在,祖国的荣誉使人献身死亡,爱情的力量可以藐视死亡。
从实际情况看,一只狗、一朵花、一本书、一辆车、一间房子在一些人的心灵的极其重要,而还有一些人更注重功名、财产、学识、地位,但在我看来这些东西比起对自己和别人的生命的珍惜和留恋是那样的微不足道。
如果那一天死亡突然降临,那么我们根本来不及害怕,可是忧虑、痛苦、淫欲和贪欲始终占据着我们的心灵,从而使我们自然而然把自己和别人的生命的终结看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