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我改正。
无论未来、现在还是古代,生活的内容都不可能如愿以偿。大部分人能做到的,怕是只能选择比较轻松、比较适合自己的方式来面对烦恼,比方你利用产假去三亚,就让我觉得是个既聪明又有趣的方法。
至于回家做主妇还是继续当副处,和你有没有当所长的野心,在我看来,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做主妇,你会付出寂寞;做副处,你要付出休假。哪有作了选择,会不付出代价的好事儿?
对平凡女子而言,人生旅途的喧嚣、烦恼甚至血腥,能成为我们积攒梦想画面中活出来的那一点点意趣,就已足够。
还有,为什么古代和未来的问题,大家一般都不会去想,如果这个世界上,自己根本未曾存在过,那会是什么样子呢?
和幸福或不幸福一样,这个问题,一定也是没有答案的吧,实在要说,可能会比时光机器还要废话一百倍。
所谓艺术人生
可可:人和人真的能互相理解吗?
有时候,我会相信艺术的力量。因为至少,我是能被艺术作品感染的那种人。我们这一代女人,年少的时候,几乎个个都热爱过文学,我现在还记得自己看三毛时的疯狂。优美的文字,能带给自己眩晕,体验书中的伤感和美好,想象书中境界的高远和旷达,人生似乎因为这些东西而变得有价值了很多。
当然,时光荏苒,现在的我,不会再像以前那么容易被打动。但很多人生况味的品尝,却实实在在地来自书本、电影或音乐,我想很多人可能都会和我一样吧。
你也许由此能想到我是一种什么性格,我不大会跟人直接正面地交锋,我自会有我委婉的方式。在单位,几个人吵吵嚷嚷,你争我夺,我从不声色俱厉,我会买本修养方面的书分发下去。我家里多年来一直订阅着《读者》,让孩子每期都读,因为我相信那些好文章一定会给他心灵带来启迪。
我的堂兄两口子,多年来和伯父关系恶劣,新年时,我给他们夫妻送的礼物是《千里走单骑》的电影票。我不指望他们能理解我的一片苦心,只是希望这样一部电影,能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涤荡。
但是,人和人的交流终是非常困难的。比方我的手下,读了修养方面的书,倒是不吵不嚷了,但告起状来却比以前更狠了;儿子当着我的面看《读者》,转过身就去看魔幻世界。还有堂兄两口子,电影看了,没有任何反思,却毫不领情地对我说:“你们单位也是,发这样的电影票,还不如发两桶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