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院教授):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曾说:“对收入而言的相对剥夺,会产生对可行能力而言的绝对剥夺”。就此来看,改革开放背景下农民工在城市所遭遇的相对贫困,相对于城乡隔绝状态下农村居民收入低下造成的绝对贫困,其所面临的生存状态更险恶、更悲惨、更可怜。由此给农民工下一代带来怎样的伤害,曹保印先生的小说《草根儿》有生动描写,读来催人泪下、激人奋发。
21、蒋高明(中国科学院植物所首席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中国农民是世界上最可敬的群体,他们生产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粮食,建造了城市,创造了中国经济腾飞的神话。然而,他们的劳动并没有得到公平的待遇。同样是工人,但他们是“农民工”;同样是孩子,他们是打工者的后代,不能像同龄人那样享受公平教育的权力。曹保印先生借主人公 “蚂蚱”之口,喊出了新时代的最强音:“我要公平!”
22、季卫东(日本神户大学法学院教授):
一个农民工的最大心愿,莫过于省吃俭用让孩子接受教育,将来能比自己出息些。这是人之常情。如果连这条路也给堵住了,那么,剩下的就只有绝望。几千万为生存而奔波的农民工,背后还牵连着数亿翘首期盼的农民,构成无边无垠的“草根阶层”。他们一旦陷于对将来的绝望和不断枯萎,社会生态就会陡然变成荒漠,追求富强的所谓“中国梦”也就会消失在天昏地暗的沙尘暴里。曹保印先生在《草根儿》这本书里指给我们看的正是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有生”的绿意,以此呼唤春风,以此祈求细雨。芳草,寸心,天知否?
23、沈睿(美国海军学院助理教授):
这是每个青少年都必读的书。小蚂蚱的故事应该让每个孩子、每个成年人都分享和理解。这是一本每个家长都应该给自己的孩子买、并跟孩子们一起读的书。这本书告诉我们做人的准则:诚实、善良、理解、同情、勇气、顽强、正直和向上。我们生活在这些准则似乎都被忘记了的时代。本书的力量在于真实、面对生存和不屈不挠的理想主义;在于巨大而宽厚的同情、怜悯和热爱——这些是优秀文学的真髓。
本书通过小男孩蚂蚱的经历反映了我们生存的时代,并对这个时代提出了尖锐的批判。放在世界文学传统的背景里看,本书可以被看作是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雾都孤儿》,其意义不仅是现实的,也是文学的。其现实意义要求读者面对生存,并对我们存在的形态进行分析。其文学的意义在于提倡更高的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