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使社会越来越开放,信息越来越流通,然而,事实却是,经济发展却使城市里的孩子对农村的孩子越来越陌生,彼此越来越隔阂,如果你是城市里的一位孩子的家长,就让你的孩子读一读这本小说吧,让你的孩子透过《草根儿》这本小说的打开的窗口,去了解那个他们从来无所知的真实世界。不要让他的纯真的同情心在缺少心灵滋润的世侩生活中过早地干涸。
37、邓正来(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评论》、《中国书评》主编):在“现代化范式”的支配下,国人关注的更可能是中国“都市化”浪潮中的城市居民的利益,而不太可能是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和“贫富差距结构”下的广大中国农民工子女之身体健康、受教育和生命安全的切实权利。而曹保印先生这本《草根儿》的小说,则会把我们的视线转向我们早就应该关注的、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中国农民工子女的命运。
草根儿 第一部分
第一章 离家1(1)
当风渐渐吹黄田里的草,吹凉河里的水,吹起一片片似欢乐,又似悲叹的虫鸣时,秋已经悄悄深了,慢慢从早秋滑向中秋,从中秋滑向晚秋。
晚秋,这是唱歌的人、写诗的人、作曲的人喜欢用的文化词儿,农民们不这样说。他们直来直去,有什么说什么,从来也不掖着藏着,扭扭捏捏的——
晚秋?那不就是秋后嘛!
秋后,该收的庄稼收完了,该种的庄稼也种下了,正是喘一口气,歇一歇脚,东家西家有事儿没事儿,串一串门,喝一两口小酒的时候。
不过,这样消消闲闲的日子,在秋后,很早就没有了。秋后的秋后,很少有人再有心情喘一口气,歇一歇脚,有事没事儿,串一串门,喝喝小酒了。秋后的秋后,庄稼活儿做得差不多的时候,人们都想着出去走走了。
在这个故事里,我所说的秋后的秋后,前一个秋后,是刚刚说过的季节,也就是晚秋时候;而后一个秋后,就不是季节了,它是一个小村庄,一个你在地图上,永远也找不到的小村庄。
这并不是说,秋后从来不存在,而是说,它实在太小了,小得地图上没有它的位置。可是,即便是这么小的地方,也生活着许许多多善良的人们。
事实上,随便在中国农村的任何一个地方,你都可以看到秋后的影子。也许正因为这样,许多人常常把秋后这样的村庄,有意无意地遗忘了。虽然他们中的不少人,都曾经在这里出生,然后慢慢长大到,有能力离开它的年龄。
实际上,长大后从秋后走出去的人,要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