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高考报志愿时,李跃的父亲说服他考杭州的X大,一来那里是他父亲的母校,学校里有几个他父亲的同学,现在都已经是教授或者系主任,二来杭州有很多亲戚朋友日常可以有个照应,三来当然是最主要的李跃肯定考不上清华而X大又是国内仅次于清华的理工类院校。李跃没有别的选择,虽然他很想在北京上大学,于是他开始说服我,让我和他一起报考X大。我说我要是报了,他岂不是增加了一个竞争对手,我的学习又不比他差。李跃说没关系,他家X大有人,就算比我少考几分,也肯定会先录取他的。我说那他妈算了,我可不愿意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际关系招生体制的牺牲品。李跃赶忙改口说如果我也报了,就把名字一起报到X大他爸的同学那里,就算我俩都少考几分,也肯定会照顾我们俩的。我说我们俩排名分不分先后?他说不分不分,按姓氏笔划排。我一想我姓“方”只有四划,他姓“李”有六划,于是我也报了X大。高考成绩出来我俩竟然考了同样的分数,我物理比他高8分,他化学比我高8分,我俩都开始痛骂抄作业的百害而无一利。
我俩不需要找关系进了同一个系的同一个班的同一个宿舍。后来入校整理宿舍床铺时,我跟李跃开玩笑说他要是个女的就好了,夫妻双双考上了同一个系,还分在同一个宿舍,不过他太胖了,就算是个女人也肯定是个丑女人我肯定不要。他说算了吧就算他是个漂亮女人我们也肯定不能分在同一个宿舍,不如现在没有了家长管,我俩看看谁能先找到漂亮的女朋友。我觉得这个主意非常好,于是我们俩约定谁输了回北京的时候给对方买卧铺票。
邵军和陈枫比我们小一届,同一个系。邵军家住海淀,高中是人大附中的,在班里既没有拿到过奥林匹克什么奖,历次考试的排名也从来没有进入保送好学校的名次,于是一生气考上了X大。陈枫家住东城,在一所普通中学经过艰苦不懈的努力和超水平的考试发挥终于如愿以偿,为此他父亲奖励了他一张卧铺票。
我们四人一见如故,头一次聚在一起的时候抽了两盒“都宝”、两盒“绿杭州”,啤酒更是喝了不计其数。他俩为在这个陌生的美丽校园里有人“罩”着而欣喜万分,我俩为今后撮饭多了两个结账的而沾沾自喜。
在经历了新生刻苦努力的一个月早起晚归的学习后,邵军哥俩开始不学无术,并且愈演愈烈,当然这里边有我和李跃的表率作用,不过他们更加善于发扬光大,有过之我俩而无不及。比如我们一般八点半起床去上课,他们一般九点半起床赶在下课前去点名;我们一般一周旷个两三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