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大,长期合作对象少,这个问题本来就一直让周晓荣很担忧。
本来想着随着这几年公司口碑的建立,徐芃、张昊翔他们年龄的增长,一切都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没想到,今年以来的景况,不能不令周晓荣感觉到危机感扑面而来。
眼看就要到十月,马上就是下一个年度的课程推广季。
可是先不去说程莎、孔媛这两大市场推广主力现在各有各的问题,昨天接到的那两个电话,就让周晓荣陷入「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恐惧。
两个老客户特意打招呼,明年不会再和周晓荣公司续约。
这两家也都是国企,规模不算太大,但是因为都是走老爹的关系,所以胜在稳定。
但昨天他们在电话里说得明白,他们不是在拿捏什幺,不是索要好处,单纯就是因为现在国企的日子也不好过。
这几年,从上到下卡得都死,国企被盯得很紧,稍有些规模的国企,连以前再正常不过的「小金库」都忙不迭地撤销。
以前很多睁一眼闭一眼的支出,现在查得都严,动不动就要招投标。
对很多企业来说,实际上并不必要的干部培训,就成了务必要砍掉的支出项目。
少了这两个老客户,倒不至于令周晓荣的公司伤筋动骨,但他敏锐意识到,整个市场态势都不太好,而自己的公司好像已经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公司现在面对的就是发展瓶颈,闯过去了,整个公司也许都能往上跳一层;如果闯不过去,说不定突然间这家公司就完了。
所以这种时候,周晓荣十分谨慎,也十分紧张。
他必须要准确判断当前的整个态势,还要精准分析自己公司的优缺点,然后在当下现实的市场状况下,为公司找到接下去最合适的路。
是开发新的课程,是招聘新的讲师,是开辟新的培训领域,还是索性脱手变现进入另一个行业?在别人无法触及的空间里,周晓荣的大脑整天都在激烈地运转着。
别看周晓荣平时一副不太着调的样子,也别看公司里很多人都觉得徐芃比他更像老总,事实上,周晓荣才是这家公司真正的主心骨。
徐芃自己都承认,讲管理,自己行,真的搞经营,他的能耐或许还不及周晓荣的一半。
所以别看徐芃占了公司几乎一半股份,但他除了课程业务以外,很少插手经营管理,顶多在招聘面试、团队建设、客户接待的时候发挥一下特长。
公司的大方向,人力、财务等最关键的权力,自始至终都掌握在周晓荣手里。
有人说,不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