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t-34坦克和西线的美国b-17战略轰炸机。在慕尼黑审判中,德国空军元帅戈林被问到什么时候预感到战争的失败时,他不假思索地表示,是看到庞大的b-17机群出现在德国上空的时候。b-17对德军、对二战产生的影响可见一斑。据统计,二战期间,b-17一共在欧洲战场共投掷了约64万吨弹药,超过所有美军轰炸机投弹量的40%。b-17“飞行堡垒”不仅成为二战期间最著名的轰炸机,而且还树立了轰炸机在诸多方面的新标杆,所开辟的战略轰炸思想对未来作战影响深远。
生于忧患
在一战结束后,军用飞机及相关技术纷纷转为民用,世界航空工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但轰炸机却因缺少现实需求而进展缓慢。与此趋势不同的是,美国从未忽视过轰炸机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成为当时世界上热衷于轰炸机研制的少数国家之一。
1934年,美国陆军航空队提出多发中型远程轰炸机的研制计划,要求时速达到322千米,最大载弹量超过1吨,航程超过3000千米,可担负美国东西两条海岸线的防御任务。美国各大飞机公司摩拳擦掌,其中波音公司的四发设计在众多方案中脱颖而出。1935年7月,样机在试飞时获得了一致好评。《西雅图时报》记者理查德威廉联在报道中称该机为“空中堡垒”,随后,这个名字便被波音公司正式采用。在此之后的几年间,美国一边小规模生产,一边进行改进,直到1941年9月b-17e首次试飞成功,该机开始大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
全副武装的巨型弹药库
b-17长22.8米,高5.8米,翼展31.6米。该机机翼下吊挂4台空冷星形活塞发动机,是人类第一架大规模生产和使用的全金属四发轰炸机。虽然一战期间俄国的“伊里亚穆罗梅茨”轰炸机也装备4台发动机,但由于技术限制,此后的轰炸机多为双发,少数为三发,甚至美军的招标书上也偏好双发,但大胆的四发设计为b-17提供了强劲动力,最大起飞重量超过30吨,最高载弹量8吨,远远超出同时代其他轰炸机。
b-17升限达1万米,时速约480千米,甚至超过了同时代很多战斗机。其最大航程接近5500千米,超过了德国、日本等国主力轰炸机的2倍,能以最大载荷轻松地从英国飞到的本土实施轰炸。此外,b-17是世界上最先采用增压座舱的飞机之一,使乘员可以在相对舒适的驾驶环境中完成数小时的飞行,大大提升了作战人员的士气和状态。
为了充分满足对高空远程战略轰炸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2页 / 共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