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很可能就是萨达姆等高级官员藏身之处和伊军的高级指挥所。然而,美军手头所有的炸弹都达不到这种深度,于是,空军要求相关厂商紧急研制一种新型炸弹。17天后,2枚长5.6米、重2.3吨的新炸弹gbu-28由c-141从美国空运到沙特阿拉伯的塔伊夫机场,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善于精确打击的f-111。
2月7日,太阳刚刚下山,两架f-111在数架战斗机的护航下,经过空中加油,在夜幕下抵达了伊拉克的两个深层目标掩体上空。两枚gbu-28分别挂在了f-111的左翼下,右翼也挂上了1枚8.5吨级炸弹用来平衡机身。在激光指示下,两架轰炸机先后投下gbu-28,目标上方好像没有发生任何损坏,炸弹好像一只钻地鼠一样直接扎了下去。7~8秒后,306千克高爆炸药在地下深层爆炸,终于粉碎了坚不可摧的掩体。这种钻地式的奇袭在人类战争史上都屈指可数,使得钻地弹gbu-28和执行任务的f-111轰炸机一时间成为热门话题。
在海湾战争期间,美国的近百架f-111成为美国空军对伊拉克实施纵深突击的主力集中之一,共出动4000多架次,战斗出勤率达到85%。除了使用gbu-28钻地弹的特殊空袭外,f-111还成功摧毁了坚固的飞机掩蔽库、机场设施以及g31系统。伊拉克的大量装甲车辆都成为了f-111的机下之鬼。至少25%伊拉克坦克被f-111击中,数百辆装甲车、火炮以及机动式导弹发射架被摧毁。更令人惊叹的是,所有参战的f-111中仅有一架遭到损坏,而此时,f-111已经服役了近25年。
2.10 图-22m“逆火”:冷战中的海空焦点
在数十年的冷战时期,苏联与美国虽未发生直接交战,但在战略武器方面一直以对方为假想敌进行着无声的对抗。1958年,美国推出了第一代超音速中型轰炸机b-5“8盗贼”,并计划研制3倍音速超远程战略轰炸机,令美苏在战略轰炸方面的竞争进入了白热化。
千呼万唤始出来
苏联的战略轰炸机研制要追溯到二战时期对美国b-29的“复制”。二战末期,美国制造了几乎完全是为了轰炸日本使用的b-29远程战略轰炸机,投放原子弹、火烧东京都是b-29的杰作。然而,b-29的航程还是不足够长。1944年7~11月,先后有3架b-29在完成任务后不得不迫降在苏联管辖地区,其飞行手册及核心技术被很快就苏联尽数掌握。斯大林果断放弃了1945年1月启动的远程轰炸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5页 / 共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