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而组建了b-29仿制团队,推出了功率更强、航程更远的图-4,成为苏联战略轰炸机的始祖,也迫使美国研制了新机b-52。
仿制b-29的过程大大提升了苏联研制大型轰炸机的水平,加上苏联攻入德国后席卷了容克斯、巴伐利亚飞机公司的先进发动机,图波列夫设计局于1956年研制出涡轮螺旋桨远程轰炸机图-95,绰号“熊”。图-95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螺旋桨飞机,至今仍在俄罗斯空军服役,也当今世界上唯一一种仍在服役的螺旋桨飞机。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苏联解体对俄罗斯军事的毁灭性打击,因为再优异的螺旋桨飞机也无法追赶上喷气时代的潮流,苏联人也明白这个道理。
就在美国推出超音速轰炸机b-58的同时,图波列夫设计局试飞成功了苏联第一种超音速轰炸机图-22“眼罩”。该机装有2台涡喷发动机,可达1.5倍音速,主要携带核弹或常规炸弹,也可挂载巡航导弹。但图-22只能在高空飞行时才能实现超音速,而且高速飞行时航程和载重大大降低,这对于强调低空突防和长航程飞行能力的轰炸机可谓致命缺陷。尤其是在2倍音速战斗机已经大批量服役、而且雷达和防空武器日渐成熟的20世纪60年代,图-22的飞行高度和速度毫无优势可言,研制新型轰炸机迫在眉睫。
根据当时情况,苏联提出新机需要达到最大时速3000~3200千米,巡航时速2000~2300千米,航程6000~7000千米。根据这项要求,一向以研制高端精品飞机著称的苏霍伊设计局提出了t-4方案,采用了先进的钛合金结构及飞行控制系统,取得了较好效果。在原型机试飞过程中,该机暴露出载弹量低和稳定性差的问题,且造价过于昂贵,号称“143吨黄金”,这与苏联武器价廉物美的思路大相径庭,因此并未被军方采用。在t-4的竞争压力之下,擅于制造大型运输机的图波列夫设计局对图-22进行了全方位改进,也就是图-22m“逆火”。
首架图-22m于1969年试飞成功,但早期型号仍存在诸多不足而未投入量产,图波列夫设计局对其进行了进一步重大改进,推出了图-22m2(“逆火”b)和图-22m3(“逆火”c),分别于1975年和1985年服役,也是通常所说的图-22m。虽然图-22m沿用了图-22的编号,但从外形到结构已经进行了重新设计,各项作战参数更不能同日而语,可以算是一种全新的轰炸机。
海空利剑
图-22m(以“逆火”c为例)长42.5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6页 / 共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