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11.1米,体型略小于b-52“同温层堡垒”,远大于f-111“土豚”。该机采用可变后掠翼结构,但只有外机翼部分角度可变,调节范围为65度~20度(对应翼展34.3~23.3米)。后掠角为20度时,机翼完全展开,起降功能和机动性较好;后掠角为65度时,机翼收拢,达到最大速度;巡航飞行时,后掠角为中等角度。由此,飞机既可实现高空高速飞行,也具有较强的低空突防能力。
图-22m装备了两台全新的大推力涡扇发动机,满足了苏军所提出的主要参数要求,高空飞行速度达到2.2马赫,低空飞行速度达到0.9马赫,实用升限高达1.8万米,已经相当于同期超音速战斗机的水平,超出了西方同吨位轰炸机的参数。飞机最大起飞重量高达124吨,可载弹24吨,可携带各型炸弹、导弹以及核弹,游离于战略轰炸机(b-52)和战术轰炸机(f-111)之间。
图-22m良好的高速突防能力和潜在的战略进攻能力使它成为冷战期间苏联最具威胁的轰炸机,到苏联解体前共装备了约370架,其中,空军约210架,海军约160架,起到了很好的战略威慑作用。在图-22m装备之前,能袭击美国本土的只有弹道导弹和又慢又笨的图-95远程轰炸机,美国和加拿大的防空体系根本不把它放在眼里。而图-22m的出现则把美国全境暴露在苏联的打击范围之内,更别说随时可能安装上去的空中加油设备足以让图-22m在美苏之间往返自如。
不仅如此,图-22m可向500千米以外的目标发射远程反舰导弹,对美国海上舰队也构成了有力威胁。美军舰载战斗机已经无法对付这种既可低空突防、又能高速脱离的轰炸机。2002年,一架图-22m在美国一艘航母上空飞过,没等美军舰载战斗机起飞就杳无踪影,一时间成为国际上的热议话题,也充分体现了图-22m的强大威力。
战略与战术之争
纠结图-22m是战略轰炸机还是战术轰炸机的意义,源于美苏之间的限制战略武器谈判。冷战期间的军备竞赛中,美苏两国为了相互震慑,制造了足以毁灭地球数次的大量核武器。为了避免核武器对人类可能的灾难性后果,美苏于1963年开始进行谈判,限制核武器的扩散和使用。这种限制不仅包括核武器的数量,还包括轰炸机、陆基导弹等运载工具的数量。
由于图-22m可运载核弹,其航程和洲际轰炸能力便成为谈判的重要关注点。该机正常航程约为7000千米,属于远程轰炸机,可覆盖欧洲大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7页 / 共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