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还研制了火光系列空空导弹、蓝光战略导弹等,后者成为了欧洲第一种运载火箭。1959年,德哈维兰公司被兼并。1965年5月21日,德哈维兰逝世于英国哈特菲尔德。鉴于德哈维兰对英国航空工业的重大贡献,他于1944年被授予爵士,1962年获得英国颁发的功勋奖章。
2.4 96陆攻与一式陆攻:东南亚刽子手
20世纪30年代,日本航空工业并不发达,一般都是对西方新机进行拆卸仿制,似乎并不具备制造远程全金属大飞机的实力。但在强大的军事压力下,日本三菱公司不仅独立完成了设计,还专门研制了新型大功率发动机,其成功令西方国家感到震惊,成为日本飞机制造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标志。
远程重炮手
96陆攻即96式陆上攻击机,盟国称为“内尔”,于1937年投入战场,是远东地区最早的战略轰炸机,前后共生产了1000余架。该机长16.5米,高3.7米,翼展25米,最高时速348千米,升限将近1万米。其背部有2个可收回炮塔,腹部有1个可收回炮塔,背部和腹部各有1挺7.7毫米机枪,可携带一枚800千克鱼雷或炸弹。
96陆攻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4400千米的航程,这已经超过了美国的b-17。该机服役后成为侵华战争中的主力轰炸机,从日本本土飞往中国内陆,对中国抗日前线以及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实施了长期轰炸,可谓罪行累累。但抗战初期,96陆攻经常以小规模出击,在中国空军的反击下战损率高达60%。
96陆攻服役不久,三菱公司将其进一步改良,于1939年试飞了后继机型一式陆攻,并于1941年正式服役。该机长20米,高6米,翼展25米,最高时速428千米,航程更是超过了6000千米。该机标志性特征便是其从头到尾几乎一个直径的桶装机身,不仅简化了工艺,降低了自重,还增大了机身空间,还方便了机内人员来回走动。首批服役的一式陆攻(g4m1)可携带1枚800千克的鱼雷或炸弹,头部、背部、左右舷窗各有1挺7.7毫米机枪,机尾还有1门20毫米机炮,几乎每个方向都可以开火。
一式陆攻各型二战期间共生产了2200余架,成为日本海军重型轰炸机主力,直到战争结束前还在生产。
偷袭菲律宾
菲律宾时间1941年12月8日凌晨3时40分,日本对珍珠港的空袭已经接近尾声,日军企图摧毁美军太平洋舰队而进攻东南亚的阴谋已经昭然若揭。美军总部立刻将这个恐怖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