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我连忙回头──真的是他!孙先生身高不高,只有160左右,头髮不多,嘴上留着招牌小鬍子,眼睛炯炯有神。
「没想到萃亭老弟如此魁梧,真是南人北相呀!」孙文笑道。
「您…您过奖了…」我一时间有点语塞。
「不好意思刚才没经过允许救自己四处晃蕩一下」孙文道。
「别,别这幺说,您随意……。
」「本以为萃亭见识超卓,府上应该泰西各国藏书如山,真没想到呀…」孙文露出相当意外的神情。
「呃…很…很多都是道听涂说和自己乱想的…」我的见识都在脑子里,总不能坦白跟他说那些对廿一世纪的人来说都是常识吧。
「老弟兵马倥总中还能有如此见识,不简单…不简单…」孙文笑道:「不好意思,这次为了不给老弟添麻烦,我们夫妻临时乔装就贸然来访。
」「是不是先坐下聊?」君儿道:「临时没什幺準备,午餐就随便吃吃吧?一会就好了。
」「萃亭老弟会饿吗?」孙文问道。
「我还好,不饿。
」「那就请弟妹与庆龄先用,我请萃亭老弟带我四处转转。
」我换上便衣带孙先生四处参观,不一会王济领着周绍山与蔡泽膺来会合,便五人一同骑着脚踏车出发。
孙先生说听说我们农业改良搞得不错,想先去看看。
沿途孙先生看到拖拉机、耕耘机等轰隆轰隆拖着化学肥料、犁具从旁边经过,感到非常惊奇。
「这是我们农业改良场…」二哥还没回来,我先开始介绍:「人说食衣住行,革命还是从吃饭穿衣开始,我们先看吃饭,等等再看穿衣。
」「呵呵,这就是我说的民生主义呀。
」「民生主义,没错!」我续道:「人民要吃得饱,国家才有希望。
但要吃得饱还是要下很多工夫的。
在这里我们进行几项重要工作:第一是品种改良,不同农作品种间生产量可以差到一倍以上,南方气候一年可以种两次水稻,甚至到钦廉可以三获,但都缺乏适当品种。
而各个品种间有的耐旱、有的耐病、有的耐虫,有的适合用机械收割,每一种的特性都不一样,我们在农业改良场这里收集了数百种的水稻品种,不但观察哪些适合在什幺地方生长,还用不同的耕作、肥料条件,去找出最省钱、收穫最大的种植方式。
另外我们也在这个地方培养新的品种。
」「真是非常全面呀…」孙文叹道。
「要改良农业,品种、肥料、农艺、水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