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珠黄后才嫁了吴庄的老贫农。
然而,她心眼儿活泛嘴巴利落,“四清”运动时的忆苦思甜,声情并茂,效果贼好。
不仅推动了革命形势,招引得工作队员们都泣不成声。
老贫农一死,她便成了五保户。
有人说她的苦是装的,在旧社会她插金戴银可欢势呢。
还说她的穷也是装的,那老贫农帮她在里间屋地下还埋了白洋呢。
这些都是人们捕风捉影的传言。
也可能是没有进入“五保”的穷人的嫉妒。
或者是茶余饭后的杜撰。
谁去认真考究一位风烛残年的末路人呢?<o:p></o:p>然而,积了半生的贪欢经历,最解风情却是真的。
赵春树三年才回乡探一次亲,回来不先找姨姨姑姑去叙旧,立即就给她聋老太太来送温暖献爱心;不厮守着爹娘诉相思之苦,却三天两头来帮她干活儿,这其中必有由头!<o:p></o:p>昔日的鲜羊肉此时虽然耳朵也聋了,眼睛也花了,但年轻时就玩得溜溜转的花花肠子却没有退化。
她见赵春树一经出现,慧慧照镜子的次数多了,衣服换洗得勤了,身子轻巧欢快得如同飞燕儿,心里便明镜一般了。
又见她近日常穿那件平日不舍得穿的绿军衣,便断定这是他送她的定情信物,她(他)俩好上不是一天两天了。
因此,她便专为她(他)俩提供出双入对的机会。
老太太倒没什幺恶意。
一是慧慧平日待她好,她觉得干孙女儿攀上赵春树也不吃亏,想成全慧慧。
二是看年轻人卿卿我我、耳鬓厮磨的情韵,她那干枯的心湖中也象重温春情荡漾的旧梦。
回忆自己那妙龄年华时,男人们你丢个眼风儿,我送块冰糖儿,路过她身边儿都要闻闻嗅嗅的情景,真是妙不可言。
她常常鼓励他(她)们说:“人们常常把吃香的喝辣的叫做好活,唉呀呀,世上那好活样样儿多呢!青春年少时,不懂得什幺叫好活,过去了也就白白儿过去了!”这老奶奶说话爱带个“儿”。
每当带儿的一句话落定后,嘴里就似乎分泌出唾液,露出了香甜憧憬的模样。
<o:p></o:p>这位年轻时在风月场上游刃有余的鲜羊肉,还好设计些让人哭笑不得的情节。
一天午后,她明明知道慧慧在茅坑解手,却告诉才进门的赵春树说慧慧去隔壁儿送筛子去了。
并指派赵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