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o:p>赵春怀与赶车人有一搭没一搭地闲扯,话题围绕着庄户人当年的收成、遭旱灾后是否减免公粮、碳块儿和煤面子的价格行情。
文景望着滹沱河边她们曾开垦过的土地,杂草丛生,感慨万千。
听赵春怀对那赶车人讲述到国家形势、社会动向,她渐渐对自己的丈夫认可了,满意了。
他不仅会关心人,社交上也有能力。
不论和社会上那个阶层的人相处,都有分寸,而且能寻到对方感兴趣的话题。
<o:p></o:p>牛车在经过一个土坎儿时,颠簸了一下。
夫妻俩身子一摇就靠在了一起。
两人借势就互相支撑着、沉浸在肌肤相亲的亲切气氛中,再没有分开。
那赶车人发现路旁有一丛一丛的野生马奶子,就不时地摇动鞭梢,缠了一束又一束,递给文景。
文景便摘下来,教给春怀怎样吮吸。
<o:p></o:p><o:p></o:p>※※※<o:p></o:p><o:p></o:p>在省城西站下了火车,往铁路职工宿舍区走,还有五、六百米的路程。
秋日天气渐短,坐了一天的车,天色已经暗下来了。
赵春怀扛着文景那大蓝布包袱,文景提着用碎布拼成的花提兜,一前一后拥出出站口。
有行人不断打量他(她)俩,小声嘀咕说:“象战争期间的难民,逃出敌战区似的。
”提到这大包袱,文景十分感动。
里边除了她自己的一年四季替换穿的衣服外,主要是腹中婴儿的衣服。
大都是婆婆安顿的。
从小毛团时穿的到两三岁时穿的,单的夹的棉的,婆婆都给准备妥帖。
自从赵春怀回去以后,婆婆就白天晚上地紧赶,缝纫机声一天到晚不肯停歇。
熬得老人家两眼红盈盈的。
把个包袱都撑得鼓鼓囊囊的。
长辈人为晚辈人真能拼了自己的老命。
<o:p></o:p>车站上人来人往。
耳边不断传来火车嘶嘶嘶的声音。
如果是大白天,就可以看到一团一团滚动的白色蒸汽,在深绿的树影的映衬下升向蓝天。
表示着省城西站这僻静的地方与外界现代生活的沟通。
现在是暮色苍茫时分,那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