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吴长东如同吟诵祭文似地替逝者嗟叹,陆文景回应着的是哀哀悲声。
文景从来也没有当着一个异性的面这样畅快淋漓地哭过、这样如同童稚一般质朴地粗犷地哭过。
这样放松地发泄过一回,她心里松畅多了。
<o:p></o:p>文景认为:相同的同情心、悲悯情怀比相同的乐趣喜好更能体现两个人的精神和品格的一致性。
所以,她特别珍惜她与吴长东之间的友情。
<o:p></o:p><o:p></o:p>※※※<o:p></o:p><o:p></o:p>春玲的调动整整闹腾了两年。
先是这一头同意放人,那一头不同意接收。
后是那一头也同意接收了,却没有春玲满意的位置。
——春玲死活不同意到车间去,说那是糟蹋她这个人才。
赵春树没法儿,托关系、求战友、打通各处关节才把她安顿到长春市某中学,让她做了这所学校校办工厂会计室的出纳。
<o:p></o:p>夫妻团聚后,汽车配件厂又按赵春树的职位级别给他(她)们分了一套住房。
春玲对这里的居住环境挺满意,热情洋溢地给兄嫂来了封信。
信中说他(她)们住的是一室一厅,毛(茅)厕也在家里。
自来水一宁(拧)哗一下就流到了地沟里。
一丁点儿也没有臭味。
房内装的是暖气管道。
冬天也用不着抓柴刀(捣)炭、烟熊(熏)火了(燎)生炉子。
到底是大城市,黑夜也电灯明哗哗的,和白天一样样儿,比县城那破厂子里方便多了。
春玲还说在她人生的关建(键)时刻,哥哥嫂子代(待)她恩重如山。
她是至死都不忘他(她)们的恩情的。
<o:p></o:p>看了春玲的信,赵春怀喜不自禁。
连连说想不到春玲还有良心,有她这几句感谢的话,前面那误工误时、搬门子找关系、劳心费神也就值了。
文景一高兴,还让海涵拿了那信叫隔壁柱柱家瞧。
不料,柱柱家却笑道:“这种信还在海涵面前夸呢!瞧瞧那错白字,假若在海涵记忆中扎了根,可难纠正哩。
”柱柱家新近做了幼儿教师,手里时常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