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要用一生作为抵押。不是吗?不少的人,为了一次爱、一个欲念,献上生命作祭。
这部小说来自纽约华人的真人真事。但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个幻觉世界。生命需要幻觉。幻觉可以是喜剧,让疲于奔命的人生绚烂多彩,不亦乐乎;幻觉也可以是悲剧,毁灭整个人生。
这部心理小说写作的本身,亦改变了我对写作的看法。我对自己说,让我的文字朴素简单,我写的这部小说应尽量通俗易懂,普通老百姓都能读。我写的东西,应该围绕爱和欲,
因为它们是生命的骨髓。
鲁 鸣
2003年4月8日于纽约
总序引子
我在美国最大的城市纽约从事心理医生这个职业,已经好些年了。
我的顾客和病人大多是华人。他们留在我脑海里的故事就像一群依然可辨的蜻蜓,在我的记忆中飞来飞去,掠过我的想像。时光,没有损坏它们。那些往事犹如被镶着镜框的陈年油画,尽管急速的岁月已在上面凝结了厚厚的尘埃,可是打扫清洁一下,我仍然可以尽情地浏览它们。
在多年的心理咨询中,我发现:企图把人从他的身体里剥离出来是不可能的。因为身体是最基本的客体,这个客体不可能在和任何其他客体的关系中消失。人的身体,是人的心理能单独改变的唯一承担者。心理是人身上最不稳定的东西,羞涩和大胆、现实和想像、活泼和安静随时会互相转化,常常发生偏离。甚至,对同一件事或人,一个人的心理反应前后会完全不同。
我越来越认识到,世界上很多东西是荒谬的,沧海桑田,扑朔迷离。当这些东西与人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的时候,人自己也变得荒谬起来,迷乱不安,分崩离析。
人最基本的需求和向往,很多时候是身不由己的。无论人在哪里定居,无非是对生命本身生死爱欲的承受,无非在寻觅喜乐平安。这在很大程度上受个性心理和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常常是潜意识的,来自个体和其环境的互动。这种互动在个人私生活上尤其在性行为上,很可能与社会规范或伦理背道而驰。
这是一个极为丰富的物质时代,一个多重面具的网络时代,一个鼓吹民主我行我素的自由时代,一个附庸风雅的情色时代。这个时代,物欲横流,随波逐流。这个时代,常被媒介和时尚所误导,常被人自身的爱恋和情欲所歪曲,变得像一个梦幻,难以辨认。这个时代,个人主义文化席卷全球,自我认同和心理调整变得极为重要。这个时代,女子大大进步,向男子提出了史无前例的挑战,性感被更新定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