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这部小说,叙述在纽约定居的中国男画家米山和生物学教授李之白的经历。他们两人截然不同的爱恋,骇世惊俗,为常人不可思议。而爱欲无穷无尽的纽约,红男绿女,觥筹交错,为米山和李之白提供了改变生命走向的场所。夸张地说,这两个男人背道而驰的故事是这个时代的缩影之一。
第一部分 天堂与地狱之间纽约:天堂与地狱之间(1)
我来纽约留学时,正三十而不立。出国前,我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公共基础课教师。
那一年,我成家立业的宏伟计划完全泡汤。我在大洋彼岸加州的女朋友,元旦前夕打来电话,说她进入了一种完全不同的世界,没法和我继续相爱下去。她实在不愿和我结婚让我以丈夫的陪读身份去美国煎熬,这我理解。然而,这位教会我如何爱、和我曾销魂失魄共享美梦的女人如此义无反顾,让我心里受挫。我为爱情不堪一击而伤心不己。接着,刚过元旦,系里通知我,我破格一级的副教授职称评定没批准,因为我只有本科学历,需要等下一次机会。
爱情和事业的双重受阻,使我痛苦万分。我是孤身寡人,父母在文化大革命中先后离世,一个被迫害致死,另一个自杀。我惟一的亲人,同父异母的哥哥在文革一开始便和我家划清了界线,一刀两断,从此再也没了音讯。
我不愿意把心里的痛楚老是向朋友们叙说。在长达近一个月经常骑自行车到长安街独自在冰天雪地的寒冬里经受冷酷北风吹打以消减心头之烦恼后,我别无选择,发誓东山再起。我明白,如果我消沉下去,毁掉的必定只是我自己。
起初我没想到留学,因为我的英文底子差,都不如我的一些学生。可是,如果我要在大学里干一辈子,我必须至少拿到硕士学位,哪怕所学的东西我早已心中有数,或毫无用处。我对自己所教的教育学科目并没有什么可怵的,但是英文是必考科目。
我到理发店请理发师给我剃了个光头,这样我不会抛头露面去参加社交娱乐活动,一门心思拼命学英文,准备考本校教育学理论研究生。
没想到,住在我宿舍对门的专家楼里从美国到我们学校教西方哲学课的卫尔教授看到我这样刻苦学英文,知道我为考研究生竟剃了个光头,真有古人发悬梁、针刺股而发奋读书的劲头,大为感动。他鼓励我来美留学,主动提出帮忙。他认为中国教育学实在没新东西,主张我到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攻读博士。这所学院在全美师范院校中排名第一,即使在全世界也名列前茅。他建议我攻读心理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