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如果你不是一个很会教育孩子的母亲,至少你养了这一个来证明这一点。如果早晚都得养一个的话,女子年轻时生孩子对自己身体上的损耗要小得多。”
雅文听了我的这番话,心里好受多了:“你不亏是心理医生,说得很在理。人就是这样,突然碰到一个从未经历并且事先没有心理准备的场面时,人就蒙了,心理受挫堵塞,不知所措。”
那天,我们聊了很多。预约的顾客来见我,雅文便在另一间办公室看她的书做作业。等顾客走后,我们接着聊,一直到我下班。她总算心情好转了:“看来,找心理医生谈谈,很重要。有些道理,其实本来也懂,但经你一分析,心里就舒坦亮堂多了,至少我现在知道该如何去面对这个挑战了。”
米山和安玛,第二天晚上从日本赶回来了。得知雅文在我的开导下已想通了,安玛高兴得跳了起来,对雅文又吻又抱。米山也开心,但没有像安玛那样兴奋。
第三部分 幸福的原因幸福的原因(7)
“我向米山提醒过这问题,但这毕竟是他个人的事。米山这人从来不做长远计划的,这是他的一个大毛病,当然这也是优点。安玛说得也不是没有道理,关
安玛打电话来谢谢我:“牧一,你真行!我们的力量没有你心理分析的力量大呀。我和米山从日本赶回来一路上都很担心雅文,还想着怎么说服她。没想到她已想通了。我真是太高兴了!”为感谢我,她请北瑞和我星期五下班后一块上曼哈顿的大四川饭店吃晚餐,庆贺他们家将有孩子了。
我告诉她,北瑞已怀上老二。安玛更是高兴得叫了起来!
米山接过安玛手里的电话,跟我说:“安玛好像是父亲而不是我,仿佛是她自己怀上了孕而不是雅文。这点让我很感动。”他和雅文都认为,美国人爱孩子的心理普遍强烈,这与美国人本身童心很重以及他们文化中的基督教博爱有关。
我觉得他俩说得有道理。中国人领养孩子,很多不会像美国人这么坦然地从小就告诉孩子:他(她)是被领养的。我也没听说美国华人有领养异族小孩的,而美国人仅去年就到中国收养了5千个左右,领养者绝大多数是别的种族。有些家庭自己有小孩,还专门挑异族、有毛病或残疾小孩来领养。他们对这些孩子的爱心远远超过了种族差异和文化差异,非常鼓励和想办法让这些孩子了解中国文化,同时自己也爱上了中国文化,成了半个“中国人”,甚至比我们华人更爱中国文化。
这让我联想到我出国前从安玛父亲的身上想到的雷锋精神。来美国这些年,我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