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ssa珐琅面盘工坊合作,在制表业展开珐琅工艺的文化复兴。这家着名的珐琅面盘厂由珐琅大师年所创,长期以来一直是雅典的合作伙伴,直至2011年,家族打算放弃经营,后来遂由雅典表买入百分百的股权,纳为旗下的一员。
雅典表《克鲁森斯登号》鎏金珐琅腕表,它的珐琅面盘需经50个小时、26道工序才能完成。
雅典表买下anssa后,仍让这家珐琅面盘厂与之前一样,接受其他钟表品牌的订单,在厂内就可发现许多其他一流瑞士表厂委托制作的表面盘。在珐琅工匠极其缺乏的当下,这种对行业开源的做法不论是对珐琅工艺的传承而言,亦或是对于制表业而言,都是极有意义的一件事。
这家珐琅工坊只有8人,但各司其职,尤其擅长掐丝珐琅、内填珐琅、半透明珐琅以及大明火珐琅的制作,因而在雅典表旗下表款中,不乏使用这些珐琅面盘的款式,比如今年的鎏金大明火小秒针腕表,便是使用了大明火珐琅面盘。
目前厂内的珐琅面盘的制作都保留了手工生产的传统,甚至使用了超过半个世纪的工具仍在服役。比如,为了挑选矿物质颜料粉末中较大的颗粒,工匠必须用一个特制的玻璃缸手工淘洗——在粉末中加入水后,通过手扶晃动玻璃缸,将轻细的粉末扬起然后倒掉,最后留底的粉末都是适合烧制的大小。
烤炉内的珐琅表盘燃起明火,这就是大明火珐琅技艺之名的由来。
大明火珐琅工艺烧制的白色表盘,即便数十年上百年过去,仍不会发黄变色。
纯色的大明火珐琅是这个工坊最着名的工艺。一位资深的工匠负责将珐琅粉末均匀地洒在面盘铜胎上,粉末多少全靠手感把控,随后面盘移入电炉烧制。
在烧制前还会洒上易燃的物质,如此进电炉后不久即会燃起明火,将温度拉到820度以上,藉着高温可以烧出更浑厚饱满的色泽,此即大明火之名的由来。
一个面盘约要经过四次洒粉与烧制的过程,才能达到足够的面盘厚度。每一次烧制都可能使面盘出现裂痕和气泡报废,正因如此,每一枚大明火珐琅面盘的腕表都尤其矜贵。
掐丝珐琅工序先将007毫米的金线在与表盘图案相同的图稿上弯折出符合的线条曲度,折好后须与表盘图案反覆比对微调。
完成图形后,再将各色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