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毒草根系大,吸水能力强,能够适应干旱寒冷的气候,周围的草本植物很难与之抗争。当狼毒花含苞待放时,它是红色的,完全盛开时,又变成了晶莹透亮的白。
大片的狼毒花开得满山遍野时,如同所有的野花一样,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热闹,可是在它的美丽背后,狼毒草却暗藏毒液,让人不敢轻易靠近。
可是,没曾想恰好是这暗藏的毒性,成就了高原上这种特殊的纸张。而决定纸张质量的根本因素是狼毒草的根,根系越发达的狼毒草,制造出来的纸张质量越好。
这充满魔力的植物采挖时间很短,一般在7月以后至盛夏季节,10月以后就开始落叶,当人们无法识别时也难以采到了。
雪拉藏纸传统的制作过程有6个步骤。
泡洗、去皮挖出狼毒草藏纸是西藏乃至整个藏族聚居地区所产纸的统称。根据藏纸浇造原料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三大类型以瑞香科植物等矮小灌木树皮为原料的造纸工艺;以狼毒草等植物根系为原料的造纸工艺;以废纸为原料的再造纸工艺。尼木雪拉藏纸属于第二种。
造纸技术何时产生于西藏,也许和7世纪中叶文成公主入藏有关,《西藏通史松石宝串》记载文成公主进藏时,随身携带了许多有关天文历法五行经典、医方百种和各种工艺书籍,同时携带了精通造纸法、雕刻、酿造工艺的技术人员。
随着佛教的传入,以及藏族文化的发展对纸品的巨大需求,刺激了造纸业的发展。千百年来,藏族人民不断学习、实践,同时借鉴周边民族先进的造纸工艺,就地取材,生产出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藏纸。据《中华造纸两千年》一书中记载“吐蕃650年开始生产纸张”。这种纸张就是狼毒纸。
藏纸产地诸多,曾经出现了只要当地有造纸原料,有清澈的水源,就能设立纸槽,进行造纸加工的局面。藏纸制造工艺从西藏东部的西康再往西延及工布、塔布、珞瑜、门隅,到前藏的拉萨、尼木、墨竹工卡,以至后藏的日喀则、岗巴、聂拉木以及阿里等地,几乎遍布全藏。
但今天,这样的盛况已不复存在。藏纸生产,大都为手工作坊,因陋就简,效率低,产量少。上个世纪60年代起,在现代造纸工业冲击下,一直保持着传统手工生产方式的藏纸制造业迅速萎缩。藏纸,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次仁多杰将我们带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