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家,参观他的家庭作坊。次仁多杰已经60多岁,做过木匠,当过村里的仓库管理员和会计,1983年至今一直在家一边务农一边学习和传承造纸技术。
先在溪水中进行泡洗,除去外层褐皮和泥土,然后放在盘状的大石头上,用石头或铁锤用力捶打,使表皮和内芯分离,制作藏纸只要它的表皮。
用小刀削去表皮的外层,只留下白色的部分,这就是制作藏纸的主要原料。在次仁多杰的作坊里堆着很多晒干的狼毒草的根的表皮,这是从外地收购的,需要用水浸泡一晚之后才能使用。
煮料将取得的白色纸料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和碱进行煮料。煮料过程中要随时搅拌,直到纸料变软变黄为止,煮料时间约需要2个多小时。
捶打将煮好的纸料捏成团,放在一个盘状的大石头上,用圆饼状的石头对煮好的纸料进行捶打,将纸料捶打成薄饼状,约捶打上百次后成为打浆用的浆料。这一过程是十分费力的一道工序。
打浆打浆是在陶罐中进行。在陶罐中加入适量的水,水量根据纸浆的稀释程度而定。将浆料倒入注有水的陶罐中,用双手飞快地搓动一头带有叶片的木棒,使纸浆悬浮均匀。
浇造浇造纸张用的纸帘是一个绷着纱布的木框。将打浆均匀的纸浆适量浇入纸帘中,并将浇有纸浆的纸帘慢慢放到干净清澈的水池中,根据最终纸张成品的厚度,也可以从陶罐中舀出少许纸浆均匀地浇在纸帘上进行补充;然后用手端平纸帘,极缓慢地从水池中抬起,使水慢慢从纱布中渗下。
揭纸将从水中抬起的纸帘慢慢拿到阳光下支起支架进行晾晒。约1个小时后,纸就基本晒干,呈现出白色。从纸帘的一个角边开始揭纸,把手背慢慢插入纸和纸帘之间,将纸从纸帘上揭下、叠好便完成了整个造纸过程。
次仁多杰家生产的藏纸主要供应给西藏自治区档案馆。用狼毒草制作出来的藏纸,具有不怕虫蛀鼠咬,具有不腐烂、不变色、不易撕破等特点,过去,藏纸主要用于制作经卷、政府文档、卷宗和日常书写,用藏纸印制的经典古籍,保存千年仍完好无损。
次仁多吉家一直坚持着自祖辈传下来的工序和技艺,但也有了些许改变。在次仁多杰家的作坊里,有一台打浆机。原料煮过之后,就可以直接放入打浆机中,加水、开动机器就可以做成纸浆,省去了非常费力的捶打工序。此外,还有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