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铜,我是个资深从业者。我干这个就是喜欢。有人问为什么仅凭喜欢能干到这个程度,我想最好的回答是齐秦的一句歌词,那时候我们都买他的正版带。他唱‘痛并快乐着’,这词就是我们这些年来的切身感受。”
蒙古族妇女的头饰是蒙古族服饰最华彩的部分,历经漫长岁月逐步形成独特的风格。它凝结着蒙古民族的审美意识和生活情趣,是历史文化、自然环境、民族心理、生活方式的集中展现,不仅承载着蒙古族丰富的民族情感,也融会了超凡的想象力和睿智的设计构思。
蒙古族是一个爱美的民族,他们把一些劳动和生活用品加以美化,使之成为服饰的一个组成部分。华丽的头饰多以金银珠宝装饰而成,这除了自然环境和宗教信仰的因素外,与蒙古族的生活习俗有关,显示着民族个性和自尊心。
蒙古族自古以游牧为主,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造就了他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追求方式。即使到了近代,这种方式仍然占据着他们的生活。牧民们把自己的主要财富——牲畜转换为金银珠宝佩戴在身上,既显示出富有,也便于保存、迁徙。
配饰又是财富和美的象征,蒙古族妇女尤其喜欢珠光宝气地装饰打扮自己,用“浑身披挂”来形容都不过分。头饰更是她们的最爱。
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青铜器时代,蒙古高原就有了头饰的制作工艺。从遗存文物中发现的耳环、耳坠、头戴等青铜装饰品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人们的想象力和审美观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从匈奴、鲜卑游牧民族出土的实物中可以看到,当时的头饰多采用金银、蚌、玉石、水晶、玛瑙、金属和赭石等原料制作,其结构和形制类似于近现代鄂尔多斯和察哈尔妇女的头饰,整个装饰纹样显示了游牧民族的生活情感和爱好。
到了蒙元时期,民间手工技艺的发展更趋进步,头饰以多、大、重为美,其宝石种类、工艺造型、图案纹样之豪华程度可以说是历史上少有。如今民间流传下来的头饰,大多是清代的遗存。
清代时期对蒙古族地区实行盟旗制,致使部族间经济状况、文化观念和生活习俗的区别愈加明显,也促进了部族服饰文化的快速形成。
这一时期头饰的造型更趋向纤细、复杂和精致,呈现出或雍容华贵,或古朴凝重,或精致秀美,或简约大方的鲜明特色。一个盛装的蒙古族妇女,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