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饰轻者有三四斤,重者达十几斤。
这些头饰已不仅仅是单纯的装饰品,而是植根于蒙古族社会生活的文化载体,诠释了蒙古民俗文化的深邃内涵,也是民族手工技艺绝美的见证。
蒙古族除了在内蒙古自治区聚居外,在国内多省区也有分布,因此头饰的种类丰富多样,各具特色。不同地区、不同身份、不同年龄,头饰的组合也不尽相同,就是同一部落,也因地域不同而略显差异。
有的部落还分为姑娘头饰、新娘头饰和已婚妇女头饰。有的地区在戴法上也有讲究,与头饰组合的饰件更是多达几十种,如鄂尔多斯、土尔扈特、和硕特、乌拉特、喀尔喀、杜尔伯特、巴尔虎、察哈尔、布里亚特、乌珠穆沁、科尔沁头饰,有簪、钗、发掐、扁方、步摇、吉祥座、耳坠、珠链及各类坠环、银链、装饰性大耳环、金银项圈等,装扮起来可谓珠帘垂面,琳琅璀璨。
头饰的结构有石珠链坠式、盘羊角式、簪钗组合式、帽子辫套式、珠链辫套组合式、额箍后帘组合式等几十种。工艺上多采用捶打、编结、錾花、镶嵌、雕纹等技法。
饰件图案以各种花卉、虫草、盘肠、吉祥纹样居多,造型精美,玲珑剔透。鄂尔多斯、乌拉特、巴尔虎、科尔沁头饰可以说最具代表性,是其中的精品。
清代头饰制作讲究,大量使用金银、珊瑚、玛瑙、松耳石、翡翠、琥珀、玉石、珍珠等材料,外形特征变化很大,制作工艺也有所不同。大部分头饰都是以红色为基调,这与蒙古族民族信仰有关。
红珊瑚色泽纯正,与珍珠、琥珀并列为三大有机宝石,是祭佛的吉祥物,代表高贵权势,被蒙古人视为祥瑞幸福之物,称为“瑞宝”。寓意驱凶辟邪、吉祥富贵,是幸福与永恒的象征。
松耳石不仅其色泽艳丽,据说它还是神的赐予。白银象征着圣洁,也深受蒙古族的追崇。因此,服饰、佩饰上多用它们来作装饰物。
鄂尔多斯是蒙古族古老的部族之一,服饰文化积淀深厚,头饰被誉为极品,有“头饰之冠”的美称。银链、银铃、錾花贴片相缀,耗银较多,与成排成串的红珊瑚镶嵌,造型华美,工艺精湛,体积和重量都超过其它部落,是鄂尔多斯姑娘出嫁时最华丽的装饰。axaxaxaxax大时代的梦axaxaxaxaxaxaxaxaxaxaxaxaxaxaxax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