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被视作一件信物,甚具纪念价值,为族人带来历久难忘的美好回忆。
图海,蒙古语发音toohai,意思是“起连接作用的装饰物”,是蒙古族传统服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图海内容丰富,银是其中之一。这类圆形银质物件,上下都有挂鈎,沿边精雕吉祥图案或花纹,并镶嵌珊瑚或其他宝藏。
蒙古人有自己的审美特征,特别偏爱鲜艳、光亮的颜色,使人感到身心明朗欢娱。蒙古人在北方,严冬漫天风雪,体现在日常服饰上,文化气息浓重,雪漠也不乏玲珑之态。
蒙古民族酷爱装饰,银饰品也就成了他们美化生活的一部分。不论是高原,还是牧场,蒙古族群众佩戴银饰品都非常普遍,由于同一族属但部落不同,银饰品的种类、造型、图案和佩戴方式也各具特色,呈现出不同的寓意和讲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使其成为蒙古族佩饰中的亮点。一件小小的头簪、发钗、挂件常常就是一件信物,承载着人生美好的回忆和永久的纪念。
银饰品种类最多的要属鄂尔多斯、乌拉特、察哈尔、科尔沁、乌珠穆沁、巴尔虎部落了。一个盛装的蒙古族妇女,其银饰品重达二三斤,成为蒙古族服饰中,最引人注目的装饰。
鄂尔多斯妇女头饰,包括额箍、额穗子、垂链、大耳环、连垂上下镶嵌的银牌均是银质的。察哈尔妇女佩戴的“勃勒”,有圆形和鸡形状两种,做一个需几两银子。
上端有银质挂钩,圆形的中央镶嵌珊瑚珠子,共3圈,外围两圈下端有3个耳子,分别坠挂3个鸡心荷包,两边为红色,中间为蓝色,均挂各种颜色线穗子,佩戴在长坎肩两侧。
另一种鸡心状,两面均精雕一双蝙蝠夹符,上端有银质挂钩,下端有3个耳子,坠挂丝线穗子。乌珠穆沁妇女佩戴的“好日劳”,形如,周边雕刻花草,中央镶嵌珊瑚,下端挂银质吉祥结,吉祥结下方坠挂4根银穗子,专门悬挂在妇女长坎肩的两侧缝制的纽襻上。
火链在火柴出现以前,是蒙古族日常生活中的取火用具,现在佩挂在腰间成为了装饰品。牧民佩挂的火链,大多用银子装饰,镶嵌银钉,镂刻有寿纹、双狮、花草、草龙,有的还浮雕兽形、鹰形图案,显得庄重古朴。
银碗,是蒙古民俗中最为讲究的用具,它成为蒙古族礼仪的象征。银碗碗面用银片包裹,碗边外延雕刻水纹或花草纹饰,碗底银盘外沿刻满吉祥图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