锯齿纹则能表现叶子和根茎的针刺、毛绒;剪动物时,细密的锯齿纹可以表现软软的绒毛,刚健的锯齿纹能表现硬实的鬃毛;剪人物时,用修长丰润的锯齿纹还可表现小孩丰满的肌肤。
此外,剪纸还有“月牙儿”、“水滴纹”、“涡纹”、“云纹”等各种刀法形式。
每种刀法形式都能产生数种变化,它们在同一张剪纸画面中交错运用,使画面层次分明,而又富于变化。
对于很有美术天赋的杨艺来说,传统剪纸的学习很是得心应手,小小年纪的她就能达到“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的要求。
200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杨艺开始尝试用剪刻结合的手法来制作剪纸,并在吸取民间传统剪纸技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她用中国画的构图,融入中国画中的点、线、面、体元素,以及黑白装饰画的韵味,逐渐形成了自己简约、唯美、独特、现代、抽象的风格。
在杨艺看来,传统剪纸的特点,在于可以折叠,心随剪刀走,每一幅剪纸造型都不一样,很吸引人的眼球;而用刻刀模板的剪纸,造型固定,细节刻画更加精细。
“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浑厚;南方之剪纸,玲珑剔透得未有。”
中国地理分南北,许多民间艺术也随着地理之别而分为南北两派,剪纸同样如此。
北方剪纸浑厚粗狂、天真质朴,以陕西、河北、山东为代表。
南方剪纸灵动秀美、严谨纤细,以江苏、浙江为代表。重庆剪纸,通常被划分入南派,剪纸风格秀丽柔美、细腻婉约,讲究构思的精巧与刀工的细致。
善于把多种物象组合在一起的重庆剪纸,以本土化题材为主,通过一个或多个形象组合。
“以象寓意”、“以意构象”,塑造出许多超乎想象的美好效果。其中,解放碑,朝天门,吊脚楼等极赋重庆特色的文化地标时常跃然于纸上。
近几年,北碚剪纸、九龙坡剪纸、大足剪纸和大渡口堰兴剪纸纷纷被列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中,北碚剪纸偏重写实,以柔丽秀美见长,又借鉴并吸收了国画、版画、镶嵌画、布艺等一些艺术形式的技法,画面丰富饱满,以梁素为代表人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