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主编见受了冷遇,便打出自己真实的旗号,说自己是省文联副主席、副
厅级干部。没想到书记乡长听后反而讽刺地说:“有坐班车的副厅级干部吗?我
们这里是最穷的乡,可副乡长都人人有反毛皮鞋,至少能坐吉普车呢!”气得那
位知名的作家第二天就返回县城,几天后就到另外一个重视文学艺术的县深入生
活,后来写出了一部全国有影响的反映农村生活的长篇。
这还不算,这位作家回去后还一直耿耿于怀,不但把此事作为典型实例在全
省讲,全国讲,还在省报和一些权威报刊上连续写了若干呼吁重视文化艺术发展
的文章,文中还不止一次点到高远县遇到的冷遇,引起了一位作家出身的省委副
书记的过问,使高远县一时名声远噪。张华的到来,立即使生活在,渴之中的出
水沟村的村民们兴奋不已,特别是村民小组长李清泉。他把张华接到自己家中,
腾出最好的一间房子给他住,拿出自己部队带回来的一套最好的被盖给他用,还
动员村里每天节约一瓢水,给张作家饮用、洗漱、刷牙、洗衣服;吃的更不用说,
除了人心人肝人rou,别的什么都有,简直不能再好了。
张作家也确实受了感动,一个劲儿地对李清泉说不能把他当外人,大家用水
也不容易,特别是不能为了他上山捕获野生动物,那是国家明文保护的,不能违
反野生动物保护法。可李清泉却说这叫优胜劣汰,山里这几年收了枪不让打猎,
野生动物们又不懂得计划生育,超生多生,都多得拦脚绊手,要来跟人争食抢食
了;再说,捕获的都是劣的、残的、不吃白不吃。
没办法,张华只好听他的。再说,他自己也是来自农村,平时也经常到农村
深入生活,多少知道农村的情况。
李清泉白天带着张华翻山越岭,寻找一切可能打出水来的地点,晚上缠着他
说出水沟没有水的困苦,直讲得他自己都一次次垂头丧气,直讲得作家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