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着辽东变得安稳了,富裕了,他们心里其实也在琢磨着,郡守大人什么时候才能把心思放在科举教育上。
其中一位胡子看起来都有些花白的老人抱拳站起来说道:“大人,官学那边老朽有关注过,学子有限,教员的水平也有限。如今咱们辽东,人心开始浮动,不少人都不思学习,而官学里头有几个不错的,此时也想要收拾行囊前去别处求学了。若是这种情况再不改变,怕是要出问题的。”
一个地方出了多少秀才、多少举人、多少进士,这也是会纳入到当地的官员的政绩考核当中去的。所以这个事情,对于谢当苟来说,还是比较重要的。
至少,智囊团的人,是这么认为的。
谢当苟当然也知道,时移世易,一部分老百姓的思想变了。但是没有想到,官学的情况还挺糟糕。
他原本是想要将官学重新开起来,招学生,鼓励学子们一心向学的。结果现在才发现,自己好像把事情想的有点简单了。
按照现在这个情况来看,辽东当地的生源,只怕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因为前些年海寇横行,百姓们连生存都出现了问题,哪里还能去想着其他呢?读书,更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而教育,一旦出现了断层,再想要弥补起来,就需要花费大力气了。
谢当苟看着自己面前坐着的这些人,皱了皱眉头,说道:“现在我想要恢复辽东的教育,你们说要怎么办?”
“这个……”
几个人都低头沉思起来,只是谁都没有拿出一个可行的办法。
“都好好想一想,今天找你们来,主要就是商量商量,你们也不要有什么压力,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就是。”
“或许,我们可以用奖励的办法,来让更多的人送家里孩子上学?”现在辽东各方面的事情都很多,半大的孩子已经能够帮着做不少事情。去田里采摘东西,去作坊做些事情,虽说挣不到什么大钱,可是零花绝对够了。大人们出去做工的时候,孩子们也能留在家里看家,做些家务。
送去上学的话,不但得花银子交束脩,家里的一些活儿也没有人来干了。百姓们也是会算一些账的,他们只需要略微想一想,就会觉得这个事情划不来。
在老百姓看来,将来的事情太过遥远,他们现在真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