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那么长远。过日子嘛,不就是需要吃饱穿暖,手里头有银子,心里就不慌。
若是用奖励的办法,来让百姓们愿意送孩子去上学,这应该能行得通。
谢当苟皱了皱眉头,看向其他人,问道:“还有别的办法吗?”
“现在最重要的,其实还是因为前面几年的荒废,导致我们这边有水平的学子文人都往别处去了。若是有大儒来这里讲学,或许就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是他能够想到的,最快打开局面的办法了。
谢当苟眼睛一亮,点头说道:“这是个法子。”
前面说的奖励,其实应该也能够有点作用。可是谢当苟不想那么去做!学习读书,这在任何时候来讲,都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若是有人为着奖励这才将人送去读书,在思想观念上完全没有改变,那往后没有奖励的,他们就又不送人去了,又或者从头到尾就阳奉阴违,奖励照样领着,书照样不读,他也没有任何办法。
最重要的,还是要改变这边的风气和大家的观念。
就如同前面那位老先生说的那般,若是有个大儒来此讲经,定然会有许多学子从五湖四海赶过来。有这个作为吸引,到时候来的文人多了,只要有那么一两个留下来,他们当地的水平也会高出一大截。
关键在宣扬了文气,只需要给辽东现如今的孩子们留下一个印象,这对于往后也是极为有利的。
商量来商量去,其他人也都没有想出来什么好的办法,谢当苟也没有强求,就让他们走了。
晚上,谢辞渊和谢当苟爷俩儿一起吃饭,又开封了一坛酒喝着。
谢辞渊瞅着他爹就像是有心事的样子,便问道:“爹,是衙门有什么棘手的事情吗?怎么愁眉不展的?”
谢当苟有些意外,然后就说了自己关于辽东未来的发展规划,以及接下来的打算,谢辞渊这下是真的意外了。
“怎么这么看着你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