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喊得吓了一跳,又看了看他这一身风尘仆仆的样子, 强忍着想翻白眼的冲动, 没好带气儿地回道:“山楂的没有了, 黄桃的也只剩下一罐了,还要吗?要就一共五毛钱外加票据,不要的话就赶紧往边儿上站, 别耽误后边人买东西。”
对于这些在供销社这种油水十足地方工作的售货员, 类似于苏有粮这样的人是老早就习惯了他们的态度。
所以,面对这人不善的口气,苏有粮只当听不见, 继续问道:“那还有啥口味的罐头啊?”
售货员不耐烦道:“水果的罐头总共就只有山楂和黄桃两种味儿,山楂的没了,可不就剩下黄桃的了嘛。不是你这位同志到底要不要啊!”
面对眼前这人越发嚣张的态度,苏有粮既没有表现出窘态,也还是不急不恼的样子,直接从兜里掏出票和钱递了过去:“那我就要一罐黄桃的吧。”
但在接过售货员拿过来的罐头时,只听见苏有粮状似不经意地问道:“同志,您这边这些糕点看起来还真不错,一定是省城食品厂做的吧?”
这话让售货员的眼神里闪过一丝心虚,挥了挥手道:“你问这干啥?买完东西就赶紧出去,别总跟柜台这边晃悠,要是丢点东西算谁的啊?”
听见这话,苏有粮故作悻悻然地离开了柜台,心里头却已经猜到了这里面的猫腻儿。
这时候的糕点不像后世那样按份或者是盒卖,都是论斤称。
一斤多少钱,不管要多少斤两,都得按称数给钱给票。
而同样的,在这个年代,糕点可以说是家家户户的高级食品,哪怕是对有着铁饭碗的工人阶层也是极为奢侈的食物。
原因,就是买它要的不是粮食票,而是要只有工人才能有的,每个月厂子里发的点心票。
这也是为啥,苏有粮和田凤娟能靠着他们两口子私下里偷偷摸摸做糕点,再由林七负责外销到黑市上赚到钱的原因。
因为点心票难得,但谁家没有个小孩儿、老人好吃这一口的?
又有谁过年走街串巷拜亲戚,看领导不得拎点像模像样的糕点去?
票是用一张少一张,但黑市的好处就是要钱不要票。
但黑市终究有风险,做糕点的细粮也不是总能碰运气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