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子也不能少人,我的事慢慢再说好了。”
正谈到这里,门上递进来一个名帖说道:“李总理带着大少爷来了。”
“现在哪里还有总理?”说着看那名帖上写的是“世愚弟李经羲率子国钧拜”,便又问道:“李九大人有没有说为什么来看我?”
“说是来请求大帅保护。”
“我怎么能保护他!”张勋挥挥手说,“挡驾。”
李经羲碰了钉子,还想看看风色,倒是他的长子李国钧,比较有识见,说张勋绝不能成大事,而且很可能会引起战祸。危邦不居,速走为妙。
于是第二天一早,李经羲父子仓皇出京。其时正是“新贵”趋宫门谢恩之时,最早的是张镇芳,递了“恭谢天恩”的折子,随即到财政部去上任。
李经羲逃走了,张镇芳的“十天之内一定要抓财政的印把子”这句豪语提前兑了现,自然得意非凡。到得财政部大门,首先是将随车带来的一方新招牌——“度支部”,挂了起来。总务司长在前一天就接到了通知,照红单子所开列的条款办事,在交叉的黄龙旗下,悬起一挂五千响的鞭炮,当挂招牌时,开始燃点,一时“噼噼啪啪”,硝烟弥漫,过往行人车辆,尽皆停住,先看一看热闹。张镇芳扬着脸站在那里,手拈一挂三千元新买的奇南香朝珠,自觉有南面王不易之乐。
鞭炮放毕,僚属“做此官、行此礼”,从大门口站班站到大堂上,但服饰各异:总务司长照前清各部郎中的品级,着的是五品服色的公服;此外,有人戴一顶纬帽,有人长袍马褂,有人西装革履,形形色色,不成体统。张镇芳心想,第一张条子应该先来“正其衣冠”。
这样想着,人已到了大堂。照规矩“拜印”,但度支部的新印尚未颁发,只好拜“中华民国财政总长”的印。在香案前面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到“部长室”改成的“签押房”落座。
于是,总务司长兼代秘书主任,拿了四件公事来请画稿。一道上行,是“奏报到任”的折子;一件平行,分咨各部院衙门,业已接印视事;一件下行,“札”饬所属各机关照常安心供职;再有一件是布告。张镇芳一一判了行,等总务司长要退出去时,将他留了下来。
“本部同人,服装不一,实在难看得很,先给大家一笔治装费。”
说完,便下条子:“本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