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官着各发银一百两,司官以下着各发银八十两,克日治装,以肃官仪。右仰总务司照办。”下面是龙飞凤舞的一个花押,可以猜得出,署的是“镇芳”二字。
“请示、请示——”总务司长不知道怎么称呼,想叫“大人”,又怕他误听作“大臣”,直呼官称,似乎不大礼貌,所以嗫嚅了一会儿,方始想到,“内阁议政大臣”至少等于“协办大学士”,不妨称之为“中堂”——“请示中堂,司官的上下,怎么分?”
张镇芳想了一下答说:“帮办以上是司官以上,科长以下是司官以下。”
“是!”总务司长回到办公室,先将“手谕”送交本部会计科;四道公文发交文书科缮写。
“司长,”文书科长走来问道,“奏折照规矩不用印,没问题。咨跟札怎么办?尤其是布告,用旧印似乎不成话吧?”
“这确是个问题。”总务司长反问,“你看呢?”
“只好‘借印’。借旧印一用。”
“不好!‘借印’不如‘制印’。”
“可是怎么制呀?而且立等要用。”
“你找吴录事去。”总务司长说,“他一定有办法。”
吴录事落拓不羁,但多才多艺,只是脾气太坏,惹恼了他,连“堂官”都照骂不误。文书科长知道他吃软不吃硬,找到他办公桌前,先掏烟相敬,而且亲自替他点火。
吴录事倒不好意思了,起身说道:“科长这么客气,一定有事要我办。请说吧!”
“是司长指点的,说老兄一定有办法——”接着,道明了来意。
“好办!找块没有用过的洋胰子给我。”
等把肥皂找了来,吴录事将浮面刨去一层,切成正方,然后找把扦脚刀,不消半点钟,便刻成了一方“度支部印”。
钤印出来一看,宛然如真,无论规制、篆法,找不出丝毫破绽。“妙极!”文书科长说,“可惜不耐磨,用不了几天就完了。”
“你还打算用多少时候?”吴录事冷冷地答一句,“也就不过几天的工夫。”
第二个到部视事的是雷震春。他倒没有拜印,不过传谕部员“堂参”。陆军部中军官居多,穿的还是军常服,与翎顶补褂的“堂官”在一起,显得格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