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派在“懋勤殿行走”的罗振玉。此人剽窃攘夺他的儿女亲家王国维在学术上的成就,被称为“甲骨文专家”,实为搞钱的专家,特长是将书香化为铜臭。当了“天子近臣”以后,除了经常上条陈,以及“打小报告”的“密奏”以外,自告奋勇,清点故宫书画,逐件盖上“宣统御览之宝”。这一点搅得满城风雨,但事无佐证,不知真假,最后终于露了马脚,早成国宝的毛公鼎、散氏盘,只见著录,到底是什么样子,绝少人有此一见的眼福,但琉璃厂居然发现了这一鼎一盘的拓片。追究来源,便是罗振玉假公济私。
第三个是佟济煦,利用“内务府堂郎中”这个职位的方便,公然带了技师进宫,将宫中的藏画精品照相,用珂罗版印成画集,跟毛公鼎、散氏盘的拓片一样,卖得了极好的价钱。
第四个便是郑孝胥。他是商务印书馆的董事,居间促成了商务印书馆影印四库全书的计划。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一方面嘉惠士林,一方面也替内务府筹得了一笔正当收入。但结果是文渊阁所藏的一部四库全书在启运到上海时,为步军统领王怀庆根据内政部所颁布的《古籍、古物及古迹保存法草案》而扣留了。
于是,载沣第二天“上门”,结结巴巴地表示,郑孝胥的办法需要好好斟酌,如果连民国当局都不满意,以后各事难办,关系甚大。
这是暗示应该撤换郑孝胥,而溥仪没有听懂。这一来,原来掌印钥的“内务府大臣”绍英就只好“直奏”了。
“有件事奴才不敢壅于上闻。步军统领王怀庆对郑孝胥的做法很不满意。他说,再让郑孝胥这样胡闹,民国如果有什么举动,他就没法子帮忙了。”
一听这话,溥仪开始着急,“怎么办呢?”他问。
“皇上圣明。”
这是宫中习用的一句话,意思是要请“皇上”做断然处置,但却不便出口,一则是表示生杀黜陟大权,cao之于上,不敢擅请;再则是不愿明明白白地得罪人。
溥仪当然懂这句话,但当初赋予郑孝胥改革内务府的全权,如今成效未见,却又降“朱谕”拿他调差,出尔反尔,问心有愧,因而大感为难。
“你先下去,”溥仪只好先拖一拖,“等我想一想。”
幸而郑孝胥听得风声,自己识趣,上了个“奏请开去差事”的折子,解决了溥仪的难题。他原来就在“懋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