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坊有炼铸堂和铸形堂。
炼铸堂内火光熊熊,匠师的脸被烤得通红,砖屋内外温差极大,水珠儿一碰到炼铸坊的砖瓦墙,便嘶嘶地冒出白气,炙热融金水倾入模具中,瞬间凝为细圆柱或薄片。
与炼铸堂一墙之隔的铸形堂,白日里响着此起彼伏的敲打声,厚度本就如叶的金片,再在匠师的捶打中,薄如蝉翼,吹弹即破。
三坊一派忙碌景象,凝光院本该欣欣向荣,尽显繁盛,却莫名地现出颓势
凝光院院使靠在厢房的矮榻上,食指重重地按揉深陷的眉心,辰时少府监命人递消息过来,言已经收集全罪证,并将罪证藏在隐秘的地方。
既如此,她该安心了,可为何会越来越焦躁不安?
院使缓缓叹气,事到如今,她也只能期盼一切顺利。
当天夜里,距离京城闹市潘楼街仅两街之隔的保康门大街走水。
入秋天干物燥,火光汹涌而起,火势惊人,大火顺风足足烧毁半条街才被熄灭,百家铺子化为灰烬,死伤人数数以百计,哀嚎声久久难熄。
凝光院院使听到此消息,眼皮子一翻,登时昏死了过去。
朝堂因保康门大街走水一事震动,睿宗帝令京兆尹彻查。
查后确定火源起于保康门大街上的一家首饰铺,此首饰铺乃少府监主官崔司监名下产业。
很快京兆尹又查出崔司监有利用官职之便中饱私囊等行为,被烧毁的首饰铺子就是崔司监以权谋私的最好罪证。
那夜,崔司监的仆从欲焚毁票据,不料碰翻烛台,火苗顺漆梁往上越烧越旺。
终累及无辜,实是罪大恶极。
此案能这般顺利的真相大白,得亏崔司监门下的幕僚。京兆尹从幕僚手中得到一本账簿,账簿详细记录崔司监挪用、贪墨的财物款项,查证均属实。
睿宗帝大怒之余亦心存疑惑,欲亲审崔司监,不想崔司监畏罪自尽。
短短一月内,少府监及下设六院中,被撤职、变换职务的官员、职人无数,凝光院院使亦被撤下。
雍宁十七年,保康门大街素缟一秋,睿宗帝亲自为死于大火中的百姓赋祭文一篇,君之爱民,无奈不测,纸灰飞扬,朔风狂逆哀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