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倒最低潮时,哥哥不得不将他心爱的小提琴换为四十元以解燃眉。
也可能是青联霉素的负作用。富雅还小,对什么事情都是一片茫然。感觉上也好像迟钝一些。
这一家人看表面共享世人生活。好像是一个完整家庭,但境遇不同,心情不同。这体现在全家的生活条件、被人重视程度,也体现在成长后的三个孩子的选择配偶的现实中。
自小目睹家中发生的一切,从渐渐懂事时开始,体弱多病的富雅便是缺少太多的关注与爱护的,父亲患病,母亲为生活奔忙。只有天上的太阳温暖的抚慰着她。
她的内心与其他孩子一样的希望得到快乐,得到父母的宠爱。但家中的特殊条件使得她无法选择童年的快乐,她要主动关心父母。只要父亲高兴了,妈妈也会轻松一些,所以富雅很小就懂得把好吃的让给大人。
六十年代中期,是计划经济。每家都是凭票购买商品,那时商品的缺乏是现在的人难以想到的。由于自然灾害的发生;再有反对物质上的过分享受{人们只有到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如今生活中每顿的家常便饭鱼、肉、蛋。
东北工人家庭每人每月两市斤白面,三两油。积攒十二个月下来,五口人领到了一袋白面。
平日里,贝树文粗粮细做将高粱米蘑面,作饺子、赣卷子。又能将高粱面做成面条。而穿衣也是贝树文亲手缝制,那时的衣物,全部来自手工。一家人的衣着整齐程度,显示着女主人的灵巧与勤劳。
富家生活不算太苦,但最重要的精神快乐却是难得一见的。
你能看到外人经常打探父亲的病情。“哎,富雅。你爸的病好些了吧?他好吓人哪!”
有的是出于关心,有的则是嘲笑。这使小富雅时常有些自卑。‘别人提起父亲都是娇气十足。我爸挣多钱,是什吗什吗。给我买了好看的什么’。
只有富雅整日为父亲的病儿提心吊胆,曾经在父亲身上充满的骄傲,到现在是完完全全的转为了一种担心与恐惧。因为每到年关,换季之时,那富万荣的病就更加严重,他谁都不信任,生怕在有人加害于他。
五 成长
富雅有了记忆的时候,就是二舅前来探亲,向父亲打探一个姓富的人可在此住?
父亲当时牵着小富雅的手说;“我就是,”请问?这问字还没有开口。他们便同行时叫了起来;“姐夫!”“二弟!”
两个人立即认出了对方。弟弟仔细的看了又看眼见憔悴的姐夫有些感触的说;“姐夫,你老了,我离开家才几年呀,你怎么变成这样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